Zion

2009-08-25

视频: 华中科大李培根校长谈我校存在的问题困难

<embed src="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wMjQ5MjQ=/v.swf" quality="high" width="480" height="40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sameDomain"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2009-07-22

转|二十分钟读懂民主(上)

(转载)二十分钟读懂民主(上) / 饥饿巴人

民主是什么呢?很多人一定会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嘛,民主就是代表大多数人的意愿,比如有 5 个人去旅游, 4 个人想游泳, 1 个人想打球,那么民主的决策一定是去游泳,如果最后的决策是去打球,那就变成专制了。

 

可别忙,当我们把上面的例子稍微改变一下,你就会惊愕地发现,这个 " 民主 " 竟然是只披着羊皮的大尾巴狼:比如 5 个人中有 4 人认为 1 人该死,那么民主的决策就是 " 合法 " 地把那个可怜的家伙杀死!

 

你也许会说,这没什么错啊,如果大家都认为一个人该死,那他怎么可能没罪呢?不幸的是,的确有这种可能。事实上,民主的内涵远非 " 大多数 " 这么简单,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只好把那些陈旧的历史书从垃圾桶里翻出来,仔细读一读。

 

公元前六世纪,在民主的发源地——古希腊城邦雅典,一个名叫克利斯梯尼的政治家发明了一种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民主制度的雏形: " 贝壳放逐法 " 。所谓 " 贝壳放逐法 " ,就是雅典人为了对付某个破坏民主、实施专制的独裁者,可以召开公民大会,对其进行投票(因用贝 壳投票而得名,不过后来改用陶片了),如果这个人得票超过 6000 ,那么对不起,管你有没有错,立即离开雅典,去外面呆上 10 年再回来吧。

 

这种惩罚制度有点类似中国古代的流放,当然二者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公民大会的集体投票,后者是专制君主的个人意志。不过,在 " 贝壳放逐法 " 这座祭坛上,固然有独裁者的鲜血,也飘荡着无辜者的冤魂。在古希腊历史上,曾经有多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因 " 贝壳 放逐法 " 而被流放,客死他乡,比如著名的马拉松战役英雄亚利斯泰提,以廉洁、正直而著称,就曾被贪婪、腐败的地米斯托克利以 " 企图独裁 " 的罪名提交公民大会审判。

 

等一下,也许你又会说,民众的选择虽然有时不一定正确,但那毕竟是自己的选择嘛,即使付出代价,也只能由民众自己承受。

 

可是,我不得不告诉你,在这个问题上你犯了个逻辑错误,因为付出代价的主体并不是占多数的民众,而是那个处于少数的可怜的倒霉蛋。如果一个人因为别人的错误而被迫接受惩罚,那这种 " 民主 " 又怎么能够让人放心呢?你也看到了,古希腊的这个 " 贝壳放逐法 " 尽管 打着 " 大多数 " 的幌子,但却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并不能算做真正的民主,实际上,它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 " 大多数暴政 " 。

 

因此,我们有必要修正一下最开始的那个例子:有 5 个人去旅游, 4 个人想游泳, 1 个人想打球,那么民主的决策还是去游泳,但要加上个限制条件,就是想去打球的那个人,有说 "NO" 的权利,而且那 4 个去游泳的人,必须学会尊重这个 "NO" 。

 

可是,你先不要着急,民主并不是仅仅说个 "NO" 字就算 OK 了,它还有许多要求和条件呢。你想想看,虽说那 4 个去游泳的人不反对别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 1 个人怎么打球呢,总要有个对手陪他一起打吧?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我们 4 个人是要去游泳的,不强迫你去已经很不错了,怎么着?还想让我们大家陪你打球?你小子皮痒吧~

 

你会不会觉得那 4 个人的想法挺合理的?是啊,凭什么要大家都陪那小子去打球?不是民主吗?怎么又变成多数服从少数了?且慢,你要晓得,仅仅表示尊重少数人的意见,而不为少数人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那么离真正的民主还差得远呢。为了说清楚这一点,我要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唉,看来想去游泳还真挺不容易啊。

 

时间在六十年代,地点在美国密西西比州,事件的起因,是有个叫杰姆斯・麦瑞迪斯的黑人学生,向密西西比大学申请入学。你要知道,当时的密西西比州是个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的南方州,在那里,尽管黑人理论上有上大学的权利,可是在现实却根本办不到,因为那个州的 州长本人就是个种族主义者,该州的民意舆论也支持州长的种族言论,结果不难想象,那个可怜的杰姆斯被大学校委会莫名其妙地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他是黑人。

 

这下杰姆斯可不干了,他马上找到全美有色人种协会,由他们出钱聘请了律师,控诉密西西比大学违反宪法,践踏人权,并且把这场官司打到了上诉巡回法庭。经过长达一年的审判,杰姆斯终于胜诉了,法庭给密西西比大学下达强制令,强迫学校接收杰姆斯入学。

 

那时的美国社会,正处于民权运动的高潮,以马丁・路德・金为首的黑人民权组织,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的非暴力抗议聚会,给整个美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是个非常有魄力和远见的人,他很同情黑人的民权运动,而且也很关注杰姆斯的案件 ,但同时,他也明白在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的南方州,黑人学生想要入学恐怕是件非常困难和危险的事情,所以,当他听到法庭判杰姆斯胜诉时,马上派出联邦官员,带着执法队去保护杰姆斯入学。

 

可是,法庭的这个强制令,立刻激怒了密西西比州长,在杰姆斯入学的那天,他授意副州长站在学校大门口进行阻拦,并且很嚣张地宣布,联邦政府的人要是敢来支持杰姆斯与州政府对抗,来一个抓一个!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简单交代一下,美国政府的组织机构与我们国家不同,国家的权力是很分散的,每个州都像个独立王国,谁也不买中央政府的帐,各州的州长也不是由总统来任命,而是在各州竞选上的,只对本州人负责,所以,各个州对中央政府的态度是:我想怎么过就 怎么过,联邦政府你管不着,可我要出了事,你得给我顶着。

 

因此,当肯尼迪一听到密西西比州州长的强硬态度时,立刻头皮发麻,他很清楚,这下肯定要出事了。果不其然,就在杰姆斯入学那天,被州长煽动起来的民众与联邦执法队与校警发生严重的冲突,他们四处寻找杰姆斯,一边找还一边发泄(这场景是不是有点面熟?),暴 力事件越演越烈,造成了大量的流血和死亡,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才逐渐平息。

 

最后,这场可怕的流血,使州长开始思索他身上所负的历史责任,于是他退让了,那个被吓得失魂落魄的杰姆斯,终于在联邦执法队的保护下,结束了密西西比州禁止黑人上大学的历史。

 

呼,例子终于讲完了,我想说的是,通过这个事件,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尊重少数人的意见,不过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想要让少数人真正的享受他们与大多数一样的权利,有时候,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

 

呃,这么说来,我们好像又要修改那个例子了:有 5 个人去旅游, 4 个人想游泳, 1 个人想打球,那么民主的决策就是, 4 个人去游泳, 1 个人去打球,然后再雇个人来陪那个小混蛋去打球,至于雇佣的钱嘛,由大家一起分摊。

 

但是且慢——抱歉虽然文章已经够长了可我还是要说且慢——为什么为了尊重少数人就要牺牲我们 4 个人的利益?难道那小子一个人比我们 4 个还重要?如果我不想出钱,那是不是你也要尊重一下我的意见啊?可你不要忘记,这次你也许占在 " 多数 " 一边,说声拜拜就跑去 游泳了,可是啊,保不准下次就轮到你要去打球了,到那时你找谁去?所以,为了下次你也能找到人陪你一起打球,为了让我们能够找到真正的民主,你一定要付出这个代价,尽管这意味着你也许要付出像密西西比州那样惨重的代价。

 

现在你一定已经看到,所谓民主,不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也不是尊重少数人的意见,而是赋予每个人平等的权利,另外也不要忘了,这个民主可不是免费的午餐,你想得到他,是要花钱的。

 

知道了民主是什么,并不等于就可以马上实现民主了,因为了解一件事情与实施它,这中间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如果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认为民主是构建在一个怎样的基础上的?我想,十有八九得到的回答是 " 三权分立 " ,这个答案对不对呢?对,但不完整,因为想要实现民主,远远不是那么简单。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回到那个经典的例子上吧。

 

有 5 个人去旅游, 4 个人想游泳, 1 个人想打球,那么民主的决策就是, 4 个人去游泳, 1 个人去打球,然后再雇个人来陪那个混蛋小子去打球。可是,你也清楚,大家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光有个决策是不够的,还要有人去执行这个决策,于是,大家决定把钱交给 4 个人当中的某一个(假定是小 A ),由他去雇人。

 

可你瞧,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虽然我们都明白为什么大家要出笔钱去雇人陪打球,可是真的到了行动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高的觉悟,也不是每个人对这笔钱都无动于衷,小 A 心里没准会想,好嘛,你们几个舒舒服服地坐享其成,让我一个人东奔西跑,休想啊休想 ,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谁不利用谁就是傻瓜。

 

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牵扯到钱的问题,指望某个人的道德和良心,肯定靠不住,要是大家把自己的钱都交给某一个人,那么我们怎么保证这个人一定会按照大家的要求去雇人打球而不是中饱私囊呢?

 

其实,这个问题倒也不难解决,让我们来试试下面这个办法:

 

我们一致同意把钱给小 A ,让他去雇人,不过等一下,在给他钱之前,先要由小 B 来计算一下应该给多少,再把数字对大家公布出来,然后分文不差交给小 A ,可是,如果雇人的过程中出现了中饱私囊或其他的问题,那就该由小 C 来负责审查了,并且,其他人绝对不能干预他的审查。

 

你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还不错吧?其实,这种方法有个名字,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 " 三权分立 " 。小A 负责做事,他代表行政机构,小B 负责计算大家出的钱应该是多少,代表立法机构,最后要是出了问题,就由小C 负责审查,他代表司法机构。

 

也许你会说,这不挺容易的嘛,问题解决了。可是先别忙,你想想看,如果小 A 想私吞我们的钱,他会笨到让大家发觉自己做了手脚吗?不要忘记,当我们把自己的希望都托付给某个人时,他就具有了一定的权力,并且可以任意支配这种权力,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他可以利用大家的钱来贿赂以形成多数,或是干脆用这笔钱来雇一个保镖而不是陪打球的,这样就使得我们在暴力面前不敢再理直气壮地讨回本属于大家的钱。

 

你看,尽管我们在讨论民主是什么时显得头头是道,可一具体实施起来马上就变了味道,如果你认为我是在危言耸听,那么就来看看一战后的德国是如何从民主变质为专制的吧。

 

1918 年,德国战败了,沦落到了被协约国任意摆布的地步。这时,各协约国对怎样处理德国的态度是不同的,法国人由于是德国的近邻,在历史上多次被德国入侵,因此坚决主张削弱德国,英国人虽然对此不反对,但却不愿意看到一个衰落的德国,他们的政策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平衡,至于美国人,他们与德国隔着一条宽阔的大西洋,又有英法在欧洲顶着德国,所以感受不到切身的威胁,但是,美国人意识到,一个拥有 8000 万人口及雄厚工业基础的国家,仅仅靠土地或军事限制,不可能制止它的复兴,也绝对无法保证日后欧洲的安全,所以,美国总统威尔逊坚持要把德国改造为一个民主自由的共和国,以防止德国再次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在这种背景下,同时也为了防止共产主义的侵蚀,德国于 1918 年 11 月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府,并在随后的国会上通过了一部民主宪法——魏玛宪法。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这部宪法的民主程度,几乎可以和美国宪法相媲美,它借鉴了当时各个民主国家的经验,把国家权力分成国会、法院和政府三个部分,并且赋予了德国人各种基本的公民权利, " 这是 20 世纪所曾经见到过的这种文件中最妙、令人羡慕的条文,看起来似乎足以保证一种几乎完善无疵的民主制度的实行 " ,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能比德国人更加自由,没有任何国家政府比德国人的政府更加民主和自由,至少,在纸面上是如此 " (《第三帝国的兴亡》, P60 )。

 

你也看到了,这时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可算得上是一个民主制度的典型,即便是像阿道夫・希特勒这样胆大妄为的家伙,也不得不在啤酒馆政变失败后选择合法竞选一途。那么,这个民主的国家为什么会走向独裁呢?德国人又是如何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呢?还是让我们揭开 历史的帷幕,仔细看看事情的究竟吧。

 

1933 年早春的一个夜晚,确切的说是2月27日晚9时30分,在德国的首都柏林,天色晴朗,空气清新,一点也没有风高放火夜黑杀人的迹象——尽管这一天注定要载入史册——有个神学院的学生放学回家,路过国会大厦时,突然听到大厦内有打碎玻璃的声音,接着就看见一条黑影窜出,手里还拿着火把,他吃了一惊,马上跑去报警。恰在这时,德国最有权势的 4 个人,总统兴登堡、总理希特勒、副总理巴本、宣传部长戈培尔,正在国会大厦对面的贵族俱乐部吃饭,首先是戈培尔接到了一个报警电话,说大厦已经着火了,可戈培尔以为是个玩笑,根本不相信,他连一个字都没有向希特勒提及,但巴本却看到了火光,马上告诉了兴登堡,同时,戈培尔也开始觉得不对劲,因为街上正有人在叫喊,随后他打了几个电话进行核实,才确信国会大厦的确着火了,于是他和希特勒立刻赶往现场。

一到现场,希特勒就马上宣布一把火是共产党放的,这时,德国国会议长戈林、副总理巴本、普鲁士内政部政警主任狄尔斯(就是秘密警察头子)全都赶到了,戈林兴奋得有点失常,赌咒发誓说这是共产党反对政府的罪行,尽管巴本不是纳粹党人,但他却也没对希特勒和戈 林的结论表示丝毫的怀疑,只有狄尔斯老老实实的说,纵火犯已经抓到了,他看不出和共产党有什么联系,那家伙不过是个疯子而已。这可不是希特勒想要的答案,他顿时勃然大怒,把共产党臭骂了一顿,随后跑去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去了。而戈林则到普鲁士官方报社,要求 写报道的记者把纵火者所带的燃火材料从100磅提高到1000磅,可那个记者很有点新闻独立精神,他拒绝说,一个人怎能抗动1000磅的东西呢?这种笑话他可写不出来,戈林马上反驳说,干嘛说是一个人干的? 10 个不就行了?要知道这可是共产党的阴谋!于是那个记者便要求戈林在这篇报道上签字,因为这已经不是新闻报道而是政治文件了,戈林心里着实有点发虚,虽然他为此策划很久了,可这时希特勒毕竟还没有拿到国会 2/3 的多数,也没有得到内阁的授权,公然破坏宪法的责任他可承担不起,但事已至此,不签也不行,于是他很狡猾地在报道上画了一个大大的 G 字,算是签名(戈林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我想你已经注意到了,我说戈林 " 为此策划很久了 "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个纵火犯名字叫做范・德・卢勃,是个荷兰国际共产党人,他既不喜欢纳粹,也对莫斯科没什么好感,是个头脑简单的 " 爱国青年 " ,他觉得,德国革命只有在某种惊人的历史事件的推动下才 能爆发,他想用国会大厦的熊熊燃烧的烈火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德国人。可是,这个可怜的倒霉蛋还不晓得,希特勒早就期盼着共产党人能做点什么蠢事,好让他能找到借口清除异己,这个没头脑的纵火狂简直是上帝送给纳粹党人的,希特勒、戈林、也许还有戈培尔,早就知 道卢勃将要在国会纵火,他们安排纳粹冲锋队悄悄潜伏在国会大厦内,等着大厦燃烧起来时再给它 " 添点油 " ,把事情闹大,不然,就凭卢勃那区区100磅的纵火材料,怎么也无法引起那么一场大火,当然戏也就演砸了。

 

等到召开内阁会议时,希特勒大肆宣扬这一事件的严重性,竭力攻击共产党人,尽管在内阁里纳粹党人并不占多数,可大家都被希特勒那极具煽动性的言辞给搞懵了,既紧张又恐惧,生怕共产主义革命爆发,几乎没怎么考虑就一致通过了希特勒的要求,结果一下子就把葬送民主的悼歌给吹响了。

 

那么,希特勒要求的是什么东西呢?听起来好象很滑稽,他要求采取某种措施来保护 " 德国公民的文献资料 " ,是不是觉得有点可笑?可别急,关键在那 " 某种措施 " ,希特勒要求,德国政府有限制公民个人自由、言论自由的权力,包括限制出版自由、集会自由和结社自由 ,有权对公民的邮件、电话、电报进行检查,有权给警察颁发搜查公民住宅的许可证,有权没收公民的私人财产,有权对持有武器的公民判处死刑,甚至政府在必要时可以接管德国各州的自治权力。

 

这下你一定笑不出来了吧?不管怎么说,希特勒终于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内阁授权,下一步,就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授权生效了。根据德国宪法,想要通过一项与宪法本身相抵触的法律或政策,必须得到国会 2/3 的多数票,但希特勒很清楚他的纳粹党不可能在国会获得 2/3 的席位,而且对于其他党派赞同与否,他也一点把握都没有,因此,他狡猾地走了一个捷径。

转|二十分钟读懂民主(下)

二十分钟读懂民主(下) / 饥饿巴人

这个捷径是什么呢?那就是德国宪法第 48 条有一个规定,总统在国家紧急状态下可以行使暂时的独裁权,这本来是为应付战争或革命而设计的,但宪法并没有详细解释所谓 " 紧急状态 " 究竟应该是个什么状态,因此希特勒非常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他找到总统,要求后者行使宪法赋予的独裁权,绕过国会强行通过他的法案。这时的德国总统,是上次大战中的老英雄兴登堡,一个保守、正直的老普鲁士军官,他压根就瞧不起希特勒和他领导的国社党,可是,兴登堡很也清楚,不管怎么说,国社党毕竟是当时的第一大党,作为总统,他相信德 国民众的选择,也有义务支持自己的总理——虽然他根本就不晓得自己究竟在支持什么——希特勒对兴登堡说,为了防止共产主义革命,通过法案是必须的,而且他保证不会滥用这一权力,于是兴登堡也就不再说什么,签字同意了。通向独裁的大门就此打开。

希特勒狡猾地利用德国宪法的一个隐晦的漏洞,把总统的独裁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从而开始了野蛮、血腥的政治清洗。

 

希特勒首先拿德国共产党开刀,大批共产党人遭到逮捕——请注意,是"合法"的逮捕——甚至包括有豁免权的国会议员,一群群穿着褐色衫的冲锋队暴徒们未经许可便破门而入,强行搜查,把无辜者从睡梦中拖起,扔进冲锋队的营房,严刑拷打,逼迫其供认对德国的罪行 。与此同时,希特勒对于他的竞争对手,社会民主党及其他自由主义党派也毫不留情,各种集会被勒令停止,所属报刊被取缔,公民权利亦被取消,德国头一次领教了纳粹独裁的滋味。

 

经过短短几天的暴力恐怖,德国政治已经面目全非了,公民不敢再随便议论政治,不敢再在公众场合嘲弄国社党的种种丑陋与罪行,生怕哪天走到大街上会被莫名其妙地逮捕。可是,希特勒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不想躲在总统授予的"暂时独裁权"下过日子,他要成为德国名副其实的统治者,由于他认为经过几天的清洗,反对的声音应该都已经消失了,重新举行大选以获得国会2/3多数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于1933年3月5日举行了德国二战前最后一次全国大选。

 

可是,让希特勒大失所望的是,尽管有种种许诺、恐怖和暴力威胁,但他的国社党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多数票,虽然纳粹党人以1700万张选票遥遥领先,比第二大党社会民主党足足高出一倍之多,可却仅占总票数的44%,组织一个联合政府倒还可以,离2/3多数还差得远呢。

 

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并不打算利用非法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要为自己的独裁披上合法的外衣,因此,希特勒并没有否定这次选举,或是干脆再重新来一次,他承认了选举的真实性,而且也不打算再去捞取那个该死的2/3多数票了。可是,如果没有2/3的多数,希特勒又如何修改宪法呢?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求助于在国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民主党派,希望他们信任自己,给予自己独裁的权力。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说,这不是在开玩笑吧?希特勒还会这么天真,希望别人赞同自己独裁?那些占多数席位的民主党派,怎么会愚蠢到去葬送自己的政治生命?可是,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就是这么荒谬,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希特勒在新一届国会上,发表了也许是他毕生中最精彩、最虚伪的一次演说,他承诺一切旧有的秩序都会维持不变,国会所赋予他的独裁权,仅仅在某些狭小的特定范围适用,绝不会导致国家权力结构的改变,也不会限制任何公民权利,他唯一的目的,就是领导德国重新建立在一战后的世界地位。希特勒在演说中,竭 力想煽动起德国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一点也不困难,无论是对希特勒还是对德国人——他呼吁全体德国人"从自私自利的党争中解脱出来,在民族自觉中团结起来,建立一个自豪的自由的统一的德国"。

 

几乎所有的民主党派都被希特勒的花言巧语所打动,德国人的那种特有的黩武精神,以及对荣誉、对"铁与血"的热切渴望,指引着他们在自己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国会一致同意把自己的立法权移交给政府,为期是4年。这些在民主制度下浸泡了15年的国会议员们似乎还不懂得,一旦你培育出了独裁的种子,它就会像可怕的瘟疫一样四处蔓延不受控制,不要说是4年,即便是4天也足以摧毁一个健全的民主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国会中并非所有党派都被希特勒所蛊惑,社会民主党领袖,可敬的奥托・威尔斯议员,昂然不屈地站出来反对希特勒的独裁,他代表他的党投反对票,并庄严地宣布,"在这有着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庄严地保证要维护人道和正义、自由和 社会主义的原则。任何授权法都不能给予你摧毁永恒的、不可摧毁的思想的权力!"

 

让我们记住这个人,这个名字,以及这个宣言,尽管社会民主党在国会仅有84个席位,远远不及投赞成票的441之多,尽管他们的反对对大局来说无足轻重,可即便是在如此黑暗的时刻,我们也依然可以看到在那些迸闪着的绚丽的火花。

不过,今天的我们大概很难去谴责德国人当初的选择,"饿肚子的自由"的滋味,大概不会太好受,更何况,自从1918年一战失败后,德国人已经受了长达15年的窝囊气,一旦有人提出要把德国重建为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强国,又怎能不把尊严顶在脑袋上好好爽一下呢(作为中国人应该不难理解)。

要说德国人的这种心态,看起来倒也真是蛮合理的,可不是吗,我这儿连一日三餐都发愁呢,你还在那里唠唠叨叨、罗里八嗦地奢谈什么自由,那不是扯淡吗?要是我真饿死了,别说自由,恐怕连棺材都没有呢。我想即便是在今天,也依然有不少人这样看待问题,没有生存权,哪儿来的人权?

 

可是,话又说回来,无论是你选自由还是选面包,最后的结局恐怕都不见得如何美妙,选了自由,自然免不了要挨饿,可一旦失去自由,面包能不能保得住,却也难说的很,1933年的德国人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

 

那么,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我想,这种两难的抉择之所粤钊烁械嚼Щ螅(原文乱码,幸好不影响理解全文)不知你是否看过成龙主演的一部影片,名字叫作《我是谁》,片中有一场戏很有点类似的味道。成龙为了保护一张刻有秘密武器资料的光碟,被两个武术高手困在大厦天台上,那两个坏蛋对成龙说,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把光碟留下,然后你自己跳下楼去,二是我们把光碟抢回来,然后把你给扔下去。乍一听起来,这两个选择好像给了成龙一个机会,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可再一想,无论他选哪个,结果都一样,都免不了丢掉光碟跳下楼去,看来成龙也和我们一样遇到了麻烦。那么,成龙又是如何选择的呢?其实他的想法很简单,我干嘛 要听你的?成龙回答说,我还有第三个选择,光碟我留下,然后把你们俩个扔下去。

 

成龙的这个有趣的答案也许多少给了我们某些提示,就是说两难抉择的前提不一定成立,事实上可能还存在第三种选择,即,面包我要了,可那个自由你也得给我留着。问题是,这第三种选择在现实中有存在的可能性吗?我们能既要面包又保住自由吗?还是老办法——把陈 旧的历史书从垃圾桶里翻出来,然后仔细地读它一读。

 

1929年10月24日——对于美国人来说,如果有世界末日,那一定是这一天——这天早上,纽约证�市场毫无征兆地全面崩溃,股价跌降之疯狂,连股票交易记录机都无法跟踪,无论是经济学家、资本家、还是白宫的那些政治家,全部目瞪口呆,毫无思想准备,更可怕的是随之而来的信用彻底消失,银行出现挤兑风暴,国家财政陷入混乱,工厂停工,货品滞压,失业率迅猛攀升,这些现象都预示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经济危机爆发了。

 

有人曾问英国最有名望的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人类历史上是否有类似的事情?凯恩斯想了想,认真回答道,有的,那是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前后共400年。在美国,大批被债务逼得走投无路的人选择了自杀或是逃亡,就连那些大资本家们的日子也异常难熬,因为他们在银行的钱根本就拿不出来。到了1933年春季,美国国内18600家银行全部停止营业,联邦政府黄金外流已经超过2.5亿美元,财政储备还不到应付款项的1/7,这个国家实际上已经破产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甚至惨痛地说,我们已经山穷水尽。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意义最深远的一次经济危机,这场前所未有的、令人绝望的危机一直持续了3年多,波及日本、美洲、乃至全欧洲(苏联除外,因为它的经济与世界并不接轨),使得欧洲国家关系空前紧张,令日本、德国民族主义急速膨胀,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就是利用这场经济危机中人们要"面包"的欲望,从国会中最小的一个党派,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大党。

 

如果你问独裁最容易出现在什么时候,那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你,就是在那个时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果我们把1933年美、德两国政治领域的事件拿出来做对比的话,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雷同之处。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罗斯福在实行新政时,经常受到最高法院的肘制,每每令他万分恼火。在罗斯福刚刚当政时,这一情况还不明显,因为美国尚处在风雨飘摇的经济风暴中,大家都在齐心协力熬过这段艰难的岁月,所以他的各项法案几乎没怎么费力就可以得到国会多 数票及最高法院的支持,可是,经过百日新政,美国经济有了较明显的起色,大家也都回过劲来,缓了口气,这时矛盾就来了。罗斯福的民主党是在南北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在美国政治中一直是少数党,仅仅凭借1929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才入主白宫,因此,作为对手 共和党把持的最高法院,当然不肯给他面子,更要命的是,最高法院的几位&&&&官,基本都是林肯时代的人,用罗斯福的话来讲,是一群"马车时代"的人,保守是他们共同的特点,面对罗斯福左一个新政又一个新政,被搞得眼花缭乱,委实接受不了,起先因为经济危机而 不得不授予罗斯福各项权力,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到了该收回权力的时候了。

 

1935年1月,最高法院以8比1的票数,宣布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从此拉开了法院与政府的权力战争。紧接着,最高法院又于5月一口气判3项新政法律违宪,到了1936年初,又废掉了6项法律,这样一来,罗斯福颁布的各项法律,已经被废除了1 0多项,新政基本陷于瘫痪状态。

 

我们不难想象,罗斯福是何等的窝火,要说这帮人可真是些忘恩负义的家伙,如果不是百日新政挽救了美国的经济,他们哪儿还会有闲情逸致来对新政说三道四?再说,被废除的这些法律,都是为了保障美国公民的权利才出台的,就像前面所说的那个帕里什诉西岸旅馆案, 《最低工资法》是为了救济贫民穷人,要说起来最高法院你算站在哪头的?

 

1936年,罗斯福再次以绝对优势当选第33任美国总统,这下有了民众的支持,罗斯福认为自己有实力回应最高法院的挑战了,他要改变最高法院的敌对态度,把后者致于自己的势力之内。可是,司法独立,是三权分立的前提,也是美国立国的基石,想打破传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按照美国宪法,想扭转最高法院的乾坤,只有两种办法,一是让国会修改宪法,二是由总统直接任命自己的亲信当&&&&官,罗斯福很清楚,想得到国会2/3多数就这一问题支持自己修改宪法,简直就如同作梦,根本不能想,因此他企图走个捷径,由自己任命比较听话法官来主持最高法院,但这一点也很不容易做到,因为美国&&&&官是终身制,除非犯下严重罪行,否则任何人都无权解除他们的职务。于是,罗斯福开始秘密酝 酿一项前所未有的政治改革方案,那就是改组最高法院的组成机构,这一计划提出,凡是年满70岁的&&&&官,如果不自动退出最高法院,那么总统就有权再任命一名法官进最高法院,简单的说就是罗斯福来了个"逼宫退位",想利用增补多数的办法来控制最高法院。

 

罗斯福这一方案刚一宣布,立刻引起美国舆论大哗,不仅是对手共和党,就连民主党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几乎等于把最高法院的权力拱手让给了联邦政府,失去了最珍贵的独立性,前任总统胡佛怒气冲冲地叫嚷着"不许碰最高法院",各家媒体难得一致地抨击罗斯 福实际是想搞独裁,就连一向支持新政的国会也充满了一片反对讨伐声,狂风暴雨般的抗议信更是接连不断寄往白宫,那些在新政中获得收益的人,无论大资本家还是平民百姓,很多都站到罗斯福对立面去了,后者实在没有想到,这次可真是捅了个马蜂窝,但罗斯福岂是常 人,他不为所动,坚信民众站在自己这边,他在3月9日的"炉边谈话"中,把矛头直接对准最高法院的&&&&官们,试图说明自己不是针对最高法院这一机构,而是那些保守派,想澄清他不要独裁仅仅是要维护新政的观点,并希望能够通过公众压力来制服对手。

 

也就在美国政治出现严重危机,很有可能倒向独裁的最关键时刻,帕里什这个小小的女工,把诉西岸旅馆案打到了最高法院,这就把九位&&&&官直接推到了斗争的最前沿。以休斯为首的&&&&官们,这时面临了一个两难的抉择,是判《最低工资法》违宪以维护最高法院的威信 ?还是选择退让以阻止罗斯福找到迈向独裁的借口?

最终,最高法院理智地选择了妥协,判帕里什胜诉,&&&&官们考虑到,如果宣布《最低工资法》违宪,那么罗斯福很有可能以维护新政为借口,积极寻求改革最高法院,不管怎么说,百日新政毕竟拯救了美国,罗斯福在美国不乏支持者,要是有人不能看到独裁的危害性,一 个劲跟着罗斯福跑,那美国的民主制度就真的彻底完蛋了,于是,最高法院就这样以战术上的失败换来了战略上的胜利,挫败了罗斯福改组最高法院的企图。

 

且慢,你不是说还有第三种选择吗?怎么&&&&官们没有找到?其实,你仔细想想&&&&官们判决的后果,就明白第三种选择在哪里了。判帕里什胜诉,意味着罗斯福新政的胜利,给那些陷于贫困的人们带来了面包,但同时,这一判决又在事实上驳斥了罗斯福说最高法院企图阻碍新政的观点,使后者的政治改革方案胎死腹中,维护了美国司法的独立性,就是说,美国人尽管有点"过河拆桥"的嫌疑,却得到了实惠,既拿到了面包,又保住了自由。

 

说到这里,你一定还记得我们曾经提到过的那个倒霉的魏玛共和国,它的那个建立在纸面上的民主制度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希特勒仅用手指轻轻捅了一下,整座精心构筑的大厦便轰然倒塌,连块砖头都没剩下。现在你已经看到,历史老人并没有特别厚待美国人,在那个混乱 、恐怖的时代,他们遇到了与德国人同样的问题:如何维持一个脆弱的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转?或者说,民主的基础究竟是什么?

 

德国人面对"面包"的诱惑,面对天堂般的美好前景,轻易相信了希特勒的承诺,忘记或有意忘记了还有"我干嘛要听你的"这个选择,不相信也不愿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只是期待尼采式的"超人"来解救他们,为他们承担所有的痛苦、困难和义务。

 

但美国人可不是这么考虑问题的,他们认识到,无论罗斯福的新政挽救了多少美国人,无论罗斯福本人多么的英明、正确,也绝对不能把手中的权利交给他,自己的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还记得成龙的回答吗?)。如果总统通过紧急时期国会所赋予他的权力任意影响 司法独立性,甚至是违背《权利法案》的立法初衷,那么无论这位总统是否出于善意,都会导致民主制度的崩塌,更何况,独裁制度最大的缺点是缺乏制约机制,即便罗斯福真的是想"为人民服务",也不能肯定他的后任就是个"明君",那些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拱手让出自 己权利的人,恰恰没有看到独裁的长远危害,把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而非制度上,指望某个人的"恩赐"过活,这可不是美国人想要的,他们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国家里出现个希特勒。这种对专制制度的深刻认识,对自由权利的不懈维护,使得美国终于没有像德国一样走 向独裁。

 

我想,文章至此,答案已经浮出水面,清晰可见了,每个公民的自由权利,都是构成民主大厦的基石。如果一个民主制度不能保障公民的自由,不能保证大家都有获得面包的平等机会,哪怕再有一千条理由,也将会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民主的意义,正在于此。

(转自:http://tieba.baidu.com/f?kz=126121842 写得很生动易懂,非常感谢本文作者)

2009-07-03

转|TheTrollsAmongUs - 网络巨魔

TheTrollsAmongUs - 网络巨魔

警告!

虚拟世界中,最讨厌的人大概就是"网络巨魔"(Trolls),他们专门在公共论坛中用侮辱性语言挑起骂战,并从中获得莫名的快感。他们的行为表面上看 无伤大雅,但可以导致大量无关和攻击性信息,破坏公共空间。此外,网络混战也可能蔓延到现实中,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不过,研究者在探讨"巨魔文化"的深 层心理和社会原因后发现,"巨魔"们虽然可憎,却也有你想不到的积极义。

  弗提尼自称是个

  那是2006年春一天下午,明尼苏达州七年级 学生米歇尔・汉得森从父母卧室拿了一把.22口径的手枪,自杀身亡。第二天,他所在的学校举行了悼念活动,他的同学在MySpace上面开了一个追悼页 面,缀以种种怀念的词句。其中一人写道,米歇尔是个"英雄","他把我们留在了身后,虽然我们希望能够挽回……"还有人将报纸上登的米歇尔讣告发给了专门 记录MySpace用户死亡消息的网站MyDeathSpace,就是在这里,米歇尔的事引起了一个名为"/b/"的论坛的注意。

  /b/是4chan.org的分论坛之一,4chan.org每月吸引200多万人浏览,分为旅行、健身乃至色情等多个板块。但无论从哪方面讲,/b/都与众不同,它更加堕落,就像高中男生盥洗室,或是色情电话热线,充斥着下流评论。

  在/b/上面的人看来,米歇尔的事情十分有趣。他生前提到自己曾经丢过一台iPod,结果激发了这帮人的灵感。他们认定米歇尔是因为丢了iPod而自杀。几个小时内,这些匿名网民就把米歇尔的悲剧变成了一场荒唐闹剧。

   有人黑了米歇尔的博客,把他的头像变成了一个巫师,有人在他的坟墓上放了一个iPod,拍下一张照片,贴到/b/上。汉德森的照片被剪接到旋转的 iPod和赤裸裸的色情照片上。有人重演了米歇尔自杀场景,发到YouTube上。米歇尔的父母不断收到骚扰电话。"听起来都是孩子,"米歇尔的父亲马克 说,"他们会说,嗨,我是米歇尔,我正在公墓里。嗨,我捡到了米歇尔的iPod.嗨,我是米歇尔的鬼魂,前门锁上了,能打开让我进来吗?"他叹息一声: "我妻子几乎崩溃了。"这些讨厌的电话持续了整整一年半。

  1980年代末期,网络用户使用"钓鱼"(troll)一词来指代那些故意在虚拟社区捣乱的人。早期的捣乱行为相对无伤大雅,只在主题单纯的小型新闻组中出现。他们使用"扮天真"策略,故意问些愚蠢的问题,看谁会上钩。这个把戏是为了测试谁是网络新丁,谁会上当受骗。

   今天,网络不再只是深奥的论坛,而是成了一个大型媒体。人们在这里聊天、购物、生活,寻找工作或者爱情。随着我们对网络的感情投资增加,恶搞的根基 ―――挑衅陌生人―――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扎实,恶搞从说说讽刺话变成了刻毒的集体行为。"钓鱼者"也进一步升级,变成了丑陋而邪恶的网络"巨魔" (Trolls)。

  巨魔们最喜欢的一个把戏是"Lulz",它是"大笑"(laughoutloud)的变形,意指从别人的痛苦中获得快乐。用一名前"巨魔"的话说,"Lulz就是你和朋友一边聊天,一边看着2000英里外电脑前的某个家伙因受折磨失去理智而大笑不已。"

  /b/也不是一贯恶劣。4chan曾利用这些人对付娈童癖,取得一定效果。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名为"匿名"的有趣组织,其成员都是戴着面具的淘气鬼,喜欢在全世界的科学基督教教堂外组织抗议。

  但"巨魔"们的恶搞有时超越了论坛,到处滋生。两名耶鲁法学院女生曾将数名匿名"巨魔"告上法庭,说他们在一个大学论坛上大肆张贴针对她们的性幻想。在另外一些国家,民族主义者会向对立阵营的人发出死亡威胁,顺带公布他们的名字和家庭住址。显然,技术有时会扩大仇恨。

   杰森・弗提尼是个中典型。32岁的他从事网页设计和程序写作,但他真正的爱好就是恶搞,"突破人的底线"。弗提尼将自己的行为定义为实验和针对人类行为 的社会学研究。2006年秋,他在Craigslist贴了一条公告,自称是寂寞少妇,渴望"强壮男人",结果收到100多名男士的回应。弗提尼在博客上 公布了他们的名字、照片、电邮和电话号码,把这场曝光命名为"Craigslist实验"。这让Fortuny成了美国最有名的网络恶棍,直到2007年 11月发生梅根・迈尔自杀事件。梅根是个13岁的密苏里女孩,在MySpace上收到一个男孩发来的恶意信息后自缢身亡,但调查发现,这个男孩子虚乌有, 幕后黑手其实是洛丽・德鲁,梅根过去一位同学的妈妈。洛丽说她这样做是为了看看梅根有没有私下说她女儿的坏话,这个中产主妇利用网络折磨未成年少女的新闻 轰动一时。

  弗提尼的实验伤害的不仅是他人隐私。其中两位后来丢了工作,至少一位失去了女友。另外一位将弗提尼告上法庭。 在收到死亡威胁后,弗提尼小心翼翼从网上将自己的真实地址和电话删除。"我不能留下安全漏洞,"他说:"我买了把枪,设计好了逃生路线。如果有人偷袭,我 有备无患。"

  因此,我很怀疑他是否真叫弗提尼,他对我也同样满怀疑虑。我是通过电邮联系他的,但他过了好几天才回复。 "我设法查了一下你的身份,"他说:"以确认你真是记者。"一个晴朗的春日上午,我们在他位于西雅图附近的住处会面。他穿着T恤和短裤,一副自由工作者的 架势。他很瘦,动作轻快,但像所有惯于在屏幕前工作的人一样肤色苍白。他一直与同事在线讨论是否应该到机场接我,是否沿途蒙上我的双眼。最后,"我们觉得 这样太过了,"他说。

  弗提尼的客厅里最显眼的是一台纯平高清电视,前面放个垫子,上面整整齐齐叠着毯子。接下来的几天, 我将在这里过夜。弗提尼把猫放在腿上,歪坐在沙发里,我们开始闲聊。我问他是否认为恶搞伤害他人。"我才不会请求原谅,不会让有些人觉得好过,"弗提尼提 高了语调,"我是个坏蛋吗?我是用不实信息粉碎别人美好生活的恶魔吗?不!这就是生活。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一切。我也经历过可怕的事情。"

  "比如说?"我问。"性虐待,"弗提尼说。他5岁时受到祖父和另外三名亲戚的骚扰。他母亲后来确认了这一点。她很少收到儿子的消息,最近一次是他寄给她一封信,让她去死。"杰森很痛苦,"她哭着说:"不要太苛刻了。他仍是我的儿子。"

   梅根・迈尔事件曝光后几天内,洛丽・德鲁一家就成了"巨魔"的目标。他们的个人信息―――电邮地址、住房的卫星照片、电话号码―――在网上流传。有人匿 名向他们发出死亡威胁,用砖头砸他们家厨房窗户。然后又出现了博客,名为"都是梅根自找的",作者开始以梅根同学的语气,说梅根是个"表演狂",所以她的 死不能怪德鲁,"因为一个网络男生自杀?得了吧!"在第三篇文章里,作者又自称是洛丽・德鲁。

  这篇博客收到3600多条 评论,Fox和CNN都在讨论它的可信度。但它是假的,事实上,这个博客是弗提尼另一个"实验",作者是他,而非洛丽。为证明这一点,他进入这个博客,写 了一篇文章给我看。他说自己创建这个博客是为了质疑公众澎湃的同情心,对梅根死后通过的反网络骚扰法发起挑战。弗提尼认为这条法规根本没有必要。梅根居住 区治安部门正在调查假洛丽的真实身份,但他们从未找到弗提尼,而弗提尼现在也不在乎披露真相。"他们用什么罪名控告我呢?"他问:"误导他人?谁让网民轻 信这种消息来源的?谁让他们以为这是真的?"

  弗提尼自称是个"在网上做不正常事的正常人",我们见面后第一天到一家日本 饭馆共进晚餐,在座的还有弗提尼的室友查尔斯,他的老友扎克。大家喝着日本米酒,谈论日常见闻,表现的确十分正常。弗提尼跟女招待调情,掏出手机让她欣赏 他拍的小猫照片。"它会命令我去杀人!"他笑嘻嘻地说:"你知道我在它的指挥下杀了多少人吗?"大家都笑起来。

  弗提尼周 末大部分时光在卧室的电脑前度过,他同时开着好几个窗口,其中之一是恶搞网站EncyclopediaDramatica的聊天室,"巨魔"们正在上面热 议他们攻击癫痫基金会(EpilepsyFoundation)网站的事儿。他们涌进该网站聊天室,不停上传闪烁的图片和指向鲜艳动画的链接,至少有一位 癫痫病用户投诉说这导致她突然发病。

  有人认为这样做太缺德了。但弗提尼的观点是,用闪烁的画面刺激癫痫病用户完全正当。"这就像给他们当头一棒,提醒他们该注意什么。"他说。

  "你的意思是,你想提醒别人'买个头盔',但提醒的方式是往人头上来一棍子?"我问。

  "不,这就像一个棒球投手故意把球扔到击球手脑袋上,用这种方式告诉他得戴上头盔。如果你有这种病,又喜欢上网,那就得小心。"几天后,他写了一篇癫痫症患者如何安全冲浪的文章,传了上去。

   星期天,弗提尼带我去参观Google程序员们曾经用过的一个办公室,那是一栋现代主义建筑,程序员们在此写出了热销游戏Halo3.然后我们又去了星 巴克。隔壁桌上是群中学生,留着朋克头,喝着功能饮料,互掷奶油,大声嬉闹。弗提尼啜了一口摩卡,说:"你知道吗,你头发是绿色的。"

  "我不信,"我说。

  "为什么?"

  "我看过镜子,知道自己的头发是黑色的。"

  "啊,是这样。我想你其实知道你是有绿色头发的,就像你明白你是个差劲的记者一样。"

  "你什么意思?我怎么惹着你了?"

   "你的反应相当有趣,"弗提尼说:"为什么我说你头发是绿色时,你反应没有这么激烈?"他解释说,如果我自信不是一个差劲的记者,就会哈哈大笑,不把他 的话当真。因此他认为,"巨魔"受害者心理上有"受害潜能",为恶搞创造了条件,一旦他们心理上超越了这一点,"巨魔"的恶搞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弗提尼说,他没想到"Craigslist实验"会引起那么多争论,他个人比较欣赏"都是梅根自找的"那个博客的创意。根据描述,他本来的计划很复杂, 他准备再冒充梅根的同学们,写些同情之词,然后冒充洛丽・德鲁为女儿辩护,以挑动观众每根敏感的情绪神经。他不像个社会学家,倒像是个剧作家,正在创作系 列角色。

  "你似乎很聪明,知道怎样做不会受到惩罚,"我说:"那网络上没有你能做但认为不该做的事吗?"

  弗提尼沉默了。在四天的采访中,这是他首次没有脱口给出答案。

  "我不知道,"他说:"我没想过。"

   恶搞网站EncyclopediaDramatica的管理员是28岁的SherrodDeGrippo.2006年,她收到一群"巨魔"发来的电子邮 件,要求她对EncyclopediaDramatica上有关他们的词条进行修改。她拒绝了。几个小时内,不满的"巨魔"们攻击了她的电话,用出租车、 比萨饼、小分队骚扰她的住处,还对她发出强奸和死亡威胁。独居的DeGrippo有些害怕,决定向厉害的朋友求助。她给Weev打了电话。

  Weev也是一名"巨魔",而且是巨魔中的传奇人物。据说他曾经对公司高管们的女儿电话做手脚,以此敲诈她们的父亲。他曾多次攻击在线博客网站LiveJournal,虽然他本人也在这里开了一个博客。他和一群黑客、巨魔合作,曾经侵入数千用户的账号。

   我是在弗提尼家里住着时,在一个在线聊天室首次碰到Weev的。"我来了,我摧毁,我赚了大堆钞票,"他自夸地说:"我让人们对他们的生活心存恐惧。" 当天晚上,我们通了电话中,Weev表现出的对人类的厌恶感远远超过弗提尼。"恶搞可以说是网络优生学,"他说,声音压得低低的,"我希望把每个人从网络 上清除出去,博客们都不干净。他们应该被摧毁……我们应该把这些人送进烤箱!"

  接着Weev又攻击了联邦储备局和犹太人。和弗提尼不一样,他没打算把恶搞行为与符合社会规范扯到一块。两天后,我飞到洛杉矶,在小城富尔顿的火车站见到了他。他大概20岁出头,嘴唇很厚,眼神凌厉,头发乱糟糟的。发表评论时他身体前倾,似乎要和你分享秘密。

   我们在富尔顿市中心漫步,Weev很健谈,自称刚在大宗商品市场损失了1万美元,他把自己的生存哲学总结为"毁灭全球"。"我们正在步入马尔萨斯危 机,"他用教授式的口吻说:"浮游生物数目减少,蜜蜂濒临死亡,墨西哥发生了玉米饼暴动,小麦价格达到30多年来最高水平。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才能 把世界60亿人口中的40亿干掉?"能把这话大声说出来,他似乎感到挺激动。

  这种想法为他带来过麻烦。大约一年前,在吸 食毒品后的兴奋中,Weev在圣迭戈黑客大会上发表了名为"互联网犯罪"的演讲。他提到很多雄心勃勃的计划,比如黑了火狐浏览器、在网上交易军火、筹划谋 杀、开设赌场,预言下一位死亡的政治领导人是谁,等等。这场演讲导致联邦特工两次找他谈话,从那以后Weev决定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他说自己现在经常搬 家,随身只带几个袋子,财物都不放在身边。他宣称,他所在的黑客团体"组织"每年收入高达1000万美元,身为其中一员,他可以从任何地方发起攻击,实施 毁灭计划。

  我们到了一条步行街。一辆黑沉沉状如棺材的新劳斯莱斯从幽暗处驶出。前排坐着个漂亮女郎,"我帮您拿包,先生,"西装革履的司机跟我说。

  "这是我的座驾,"Weev说:"请上车。"

  车似乎确实是他的,至少当晚和第二天晚上是。车子的豪华更加突出了Weev的稚气,他穿着运动鞋和牛仔裤,束着地铁司机那种皮带。前座坐的女孩叫克罗地娅,年纪跟他相仿。

  我问Weev,他的反人类计划进行得如何了。我说,虽然他不断提到恶搞和黑客,但世界似乎还相当稳定。

  "我们在等待,"Weev说:"我们在等一个人给我们指出道路。我们在等待救世主。"

  "你怎么知道救世主不是你?"我问。

  "如果是我,我会知道的,"他说:"我会收到讯息。"

  他说,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和苏格拉底,还有耶稣,都是他崇拜的"巨魔"。他还提到了星际海盗Coyote和火神Loki,特别是印度破坏之神Kali,"Loki是一名黑客,其他神都怕他,但他们需要他。"

   在吃完生鱼片烛光晚餐后,Weev提到了他的MemphisTwo行动,那是针对博客作者KathySierra的。他发现Sierra回复在线评论时 脾气挺大,决定对她恶搞一下,他编造了一个描述她职业生涯的虚构故事,但附有真实的社会安全号码和住址。当然,整个恶搞行为不限于此,最后"巨魔"们还向 Sierra发出了死亡威胁。Weev说他手头握有几十万人的社会安全号码。一个月后,他把我的号码发了过来。

  网络自由言论是离真相更近还是更远?它何时才能进化成集体共识和相互理解?它会否毁于在"巨魔"们无谓的恶搞游戏?是否一定要对言论进行控制,还是可以建立某种规则,实现我们理解的言论自由?

   电脑专家乔恩・鲍斯特尔也许可以给出答案,他被称为"网络之神",早在1981年就提出了鲍斯特尔定律:对己采取保守主义,对人采取自由主义。换句话 说,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条定律在早期是为了鼓励大家在使用多电脑系统时互相理解,通力合作,现在则应用更广泛领域。人类的强大通过优雅和宽容实 现,通过友好对话实现,但"巨魔"们遵循的是与鲍斯特尔定律相反的原则,他们"宽于律己,严于待人"。在"巨魔"们看来,别人不值得他们理解,因此可以做 任何事情打击别人。

  为何要为一个无助的陌生人制造痛苦?人们喜欢谴责技术,因为技术增进了我们交流的范围,却让使用者非 人格化。如果作恶者必须以个人身份发放消息,梅根和米歇尔事件就不会发生。但是,虽然技术降低了折磨他人的门槛,它却不能解释原始的作恶冲动。这好像来自 某种丑陋的东西―――很多人都能感受到却极少真正去实践的那样一种破坏性的人类欲望,这种愤世嫉俗和厌世情绪经常出现在艺术、政治中,更多的时候出现在玩 笑中。世间总是有那么多仇恨,而且也有不少事物确实可恨。

  不过,至今为止,虽然有种种不和谐,网络却显示出超越想像的抗 打击能力。早在1994年,互联网协会负责人就警告垃圾邮件会"摧毁网络"。新闻媒体不断地把在线世界描述成大批滋生恶棍的野蛮西部,里面充斥着黑客、娈 童癖和垃圾邮件发放者。但是作为无政府主义前哨,网络表现良好。据估计,到2012年,网络用户量会是现在的四倍。说"巨魔"们会对网络造成威胁,就像是 说乌鸦会对农业造成威胁一样。

  可以说,网络宽容到可以容纳那些持破坏价值观的亚文化,也是其成功的一个表现。也许,一小部分不成熟的用户匿名建立组织,并在其中发泄自己的恶意,这并非坏事。只是,面对骚扰米歇尔父母、攻击癫痫病患者网站等可能对人造成真正伤害的行为,我们该如何应对?

  美国有几个州最近通过了有关网络欺凌的法规。在联邦中,加州议员提出了"梅根迈尔网络欺凌预防法案"草案。今年6月,洛丽・德鲁地法庭上自诉无罪。"如果说德鲁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是要想判定它违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网络隐私专家丹尼尔・索罗夫教授说。

   很多恶搞行为,比如电话骚扰米歇尔的父母,或是胁迫KathySierra,已经违反了有关骚扰和威胁的现行法律,困难在于追踪作恶者。为提起诉讼,调 查者必须传唤网站和网络服务商,以得到作者的IP地址,从而得知其真实身份。地方警局往往没有这种权力,而联邦调查者手头堆满恐怖犯罪、腐败和儿童色情的 案子,顾不上这些"小事"。而且,即便有了这种权力,我们真的愿意去行使吗?我们愿意监控每个叫骂的博客、每条中伤性的评论,以便随时发现暴力迹象吗?可 能不愿意。争论有时与恶搞混迹一处,不扑灭争论而想消除恶搞几近不可能,为了消除恶搞而不许争论是因噎废食。

  如果无法对 匿名巨魔提起诉讼,那可以用技术手段控制他们吗?一个被证明有效的办法是"去掉元音"―――论坛管理员将"巨魔"们所写文字中的元音都给去掉,这样会让他 们所表达的意思含混不清,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同时也满足了他们渴求以另类来吸引眼球的欲望。还有一个办法是要求持续使用同一个昵称,即在多个网站都使用同 一个名字,这可以减少滥用昵称现象,同时也不会损害揭发者的利益。另外,就像弗提尼说的,当你不把恶搞当真,恶搞也就自然停止了。"人们在读超市小报时, 心里总是怀疑的,"市民媒体中心负责人丹・吉尔默说:"面对匿名评论尤应如此,阅读时应假设它们的可信度是零,甚至是负数。"

   当然,只要有弗提尼这样的人存在,这些方法就不可能完全杜绝损害。在讨论癫痫症网站事件时,我问他人们是不是有义务为饥饿的人提供食物。不,弗提尼说, 没人可以强迫我们同情他人。我们可以选择给予,也可选择拒绝,这是个人自由。"我不能把你推到火里,"他解释说:"但你已经在火海里挣扎时,我可以选择看 着,不施援手。"几周后,在和朋友扎克聊过后,弗提尼开始探究让他恶搞的深层心理因素。"绿头发理论让我可以发现那些做蠢事的人并挽救他们,浪子回头金不 换嘛。扎克曾问我,我是否想过挽救自己的父母。我差点就被说服了。让他们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吃一堑长一智,并最终成为我可以真正引以为荣的人……哦,这 种感觉简直让我无法抗拒。"他说:"我这样做不是因为恨他们,我这样做是因为想试着拯救他们。"

  在和弗提尼见面前几周, 我和"moot"吃了午餐,这个年轻人是4chan的创建人。在以假名运作该网站五年后,他最近披露自己的真名是克里斯托弗・普尔。在吃饭时,普尔迅速撇 清与/b/的过火行为的关系。"说到底,各板块都是自行确定自己的行为标准,"他说:"我们只是提供一个框架而已。"他说,4chan最近新开了一个论 坛,名为Robot9000,巧妙地结合了人和机器的智慧,那些发帖"非原创"或者"内容粗俗"的人会被Robot9000禁止一段时间,而且每次再犯都 会延长处罚期限。

  某日早上出现在Robot9000上面的帖子的确比/b/上面的更有实质性。匿名用户交换图片和文字,有些品味相当好。有人试图开一局象棋比赛,"我先走,e2到e4,"有人回应了。但是很快许多回复变成了"从这儿到无限","美国人去死"乱七八糟的词儿。

  大概上午八点之后,有人问:"坏人或好人的特点是什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坏人?"

  引来的回应如下:"好人就是遵从规则的人,坏人是不遵从规则的人。"

  "你破坏了我的规则,你这个坏蛋。"

  "好就是快乐,坏就是痛苦。"

  还有:"不存在道德水平的高低,高级生物总是比低级生物正确。"

  "好和坏是相对的。"

  "讨论这个干什么,我们很快就毁灭了。"

  "读读康德吧。"

  最后有人回答:"我认为有无同情心是判定好坏的重要标准。"

  编译:Dawn

文/《地球周刊》

2009-06-27

转|“绿坝-花季护航”是一个笑话

写于2009-06-10 – 7:40 pm | 作者:Jason Ng | 类别 » 互联网络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下午我在XP里测试了7月将在所有品牌PC预装的“绿坝-花季护航”软件。我后悔我不用虚拟机来测试。

幸好我现在主要使用的是windows 7,不然我可能会重装一次XP,安装绿坝后,我总是感觉电脑有点不干净。

这款软件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不受非法、暴力、色情等信息的骚扰。但是,这款软件给我的体验是十分糟糕的,在1个多小时的体验过程中,我甚至想吐。这是信产部跟我们开的玩笑吗?这样一款流氓软件怎能作为国家级的预装软件?

一、什么是“绿坝-花季护航”软件

从2009年7月1日起,所有在国内销售的品牌电脑都需要预装“绿坝-花季护航”软件。这款软件旨在为“未成年人”上网提供一系列的保障,包括过滤非法、色情、暴力等内容。

这款软件由“郑州金慧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和“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国家提供4170万人民币采购供网民免费使用。官方表示,以上两个公司都没有政府背景。

“绿坝-花季护航”软件的基本功能除了过滤“不和谐”网页外,还能定时截屏,以方便管理者(家长)监视使用者(孩子)的一举一动。同时也能禁止特定程序的运行(比如游戏)。

根据官方介绍,绿坝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系列的由家长控制的,保护未成年人上网的软件。

二、软件大致体验

1、安装过程

安装过程里我注意到软件使用协议里有这么一条:

本产品可以过滤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但不保证能不良信息能完全被过滤,也不保证被过滤的信息完全是不良信息。

红色加粗部分是语法错误还是我语文不好读不懂?截图如下:

同时,软件只提供免费一年的使用期限:

接下来,安装文件似乎都存放到system32目录,不能选择安装路径:

安装后,绿坝会设置1个启动项和2个服务项

2、软件UI丑陋

一般情况下,如果系统繁忙,系统来不及刷新的话,会出现两个程序的画面重叠。但在系统空闲情况下,两程序画面重叠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仿佛绿坝认为我看过滤日志看得不仔细,每次看完后都询问我是否查看完毕:

看到下图的图标,我仿佛看到了windows95,是16色的吗

3、【添加/删除程序】里没有“绿坝”

要卸载绿坝,只能先启动它,然后在系统设置里找到卸载选项,卸载前绿坝会要求你尽量关闭联网程序,否则会影响卸载速度:

三、“绿坝-花季护航”的过滤效果与原理

1、过滤效果

(1)搜索过滤

无论用Firefox还是IE,启用绿坝后,在Google图片搜索里输入“sex”,按下搜索按钮浏览器都毫无反应,更换关键词后马上可以搜索。

(2)过滤图片

我在自己的网站上传了一张看起来是色情图片的图片,使用Firefox、IE都变成空白,使用Chrome则返回一下信息: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cannot be displayed because a header value in the request does not match certain configuration settings on the Web server.

也就是说,绿坝干扰了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正常通信,导致返回501错误

更可怕的是,此时我再也连不上自己的网站,不管是http还是ftp,大概3分钟后才能重新连上。有理由相信,绿坝发现某网页是“应该被过滤”后,它会在一定时间内禁止电脑与这个服务器的连接。(觉得这种手段似曾相识?

(3)仅对浏览器进行过滤?

网上有消息说绿坝不但会过滤浏览器的数据,还随时监控聊天软件、MS Word等程序。但我在测试过程中没有发现MSN、QQ、Word被监控。

在我尝试的具有文本编辑能力的程序里,只有浏览器触发了“绿坝”

2、过滤技术

绿坝使用的过滤技术大致有:

1、基于关键词的过滤,其中一个关键词是:fuck

2、基于黑名单的过滤,绿坝会与其服务器更新,获取黑名单网站的信息

3、基于图像识别的过滤,绿坝会过滤“它认为”是色情图片的图片,并扰乱浏览器与网站的通信

以上这些技术都是基于牺牲网络资源为代价的,后面我将继续说明。

四、严重的技术问题

1、错误过滤

因为技术的不成熟,在短短的1小时的测试里,“绿坝”错误过滤了很多图片和网页,这其中包括:

(1)可能吧作者之一Franky Xu的头像:

http://lh3.ggpht.com/_yM3_UKIAZh8/SdmSaDb5JqI/AAAAAAAADoY/GbQQpv8r_sc/s400/fx.png

(2)禅猫日记因为某篇文章URL含有"fuck"而被过滤

(3)川岛和津实的清纯照被过滤。

(4)多个twitter头像被过滤,包括但不限于下面2个:

 

这些都是可以在“绿坝”的记录文件里找到的。

试问这样一款软件何德何能成为国家级装机必备软件?

2、影响网速

在安装“绿坝”后,网速变得十分缓慢,甚至连Gmail都无法打开。而卸载后“失去的”网速马上回来。

这可能是因为“绿坝”一直守候着流经电脑的数据包,一个一个分析,导致网络缓慢。

3、可能导致NOD32出现错误

我不确定这是不是特定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才会出现的问题,我的XP安装了NOD32,在启用绿坝不到一分钟即看到NOD32遇到内存错误退出:

卸载绿坝后,NOD32工作半小时都没有出现问题

这或许是巧合,但如果“绿坝”会导致某些杀毒软件出现问题,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4、密码随意修改

这种强制性的过滤软件应该是不能破解的,而“绿坝”似乎告诉我们,我的想法是错的。网上流传这样一种破解绿坝的方法:

绿坝将密码用MD5算法转换后,以文本方式保存在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的kwpwf.dll文件中。以记事本打开该文件,以 “D0970714757783E6CF17B26FB8E2298F”替换其内容后保存,即可将密码恢复为初始密码“112233”。

经测试确实可行。

5、强制关闭浏览器,损失惨重!

我在Google Chrome里打开了好几个标签页,接着再打开一个“成人小说”网站,绿坝马上将整个Google浏览器关掉,毫无痕迹。我的所有标签页因此而丢失

如果当时我的其中一个标签正在输入文本,而且已经输入了几千字,但没保存。这时我打开了一个被绿坝认为是“非法”的网站,我的所有输入就因此变得徒劳了

这种损失是何等惨重?绿坝会赔偿我的损失吗?

6、清空浏览器缓存前不进行确认

如果启用图片过滤功能,绿坝会首先清除浏览器的所有缓存,但删除前没有任何确认消息,一旦你勾选了下图中的图片过滤选项,缓存就会马上删除。

对于一些人来说,缓存的旧数据或许包含了重要的信息,但“绿坝”并没有提醒用户进行备份。情理上来说,这些关键性操作都应该提供警告。

五、四大疑问

1、4000万采购一个垃圾软件?

400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官方的新闻称,这是在多款参与竞标的过滤软件里的最优秀的一款,而根据以上的测试,这并不能算是一款优秀的软件。

何必如此仓促地将一款尚待完善的软件预装到所有品牌PC?如果由于这款软件导致数据的损失,从而间接导致金钱损失,这些损失由谁来负责?

或许可以进行一次公开的、有网民参与的投标,而不是由一小部分人决定采购体验如此恶劣的一款软件。

2、成年人也需要“绿坝”?

所有预装Windows的PC都要安装绿坝,但是,大多数电脑的使用者都不是未成年人

政府的初衷是要保护未成年人,但同时要求所有出厂PC都安装绿坝,这是否有矛盾了?

3、统一标准过滤色情还是另有企图?

Windows系统自带有家长控制选项,为什么还要厂商捆绑一个过滤软件来控制上网?

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惑,推广这款软件是不是还有其它目的,或者说其它不可告人的目的

4、免费使用一年?

官方表示,信产部使用4000万采购了绿坝一年的使用权,那第二年是否由用户来买账?抑或是PC厂商?既然大多数使用电脑的都不是未成年人,厂商是否愿意为此而付费呢?

六、慎防“暴风事件”再现

绿坝是由两个小厂家开发的软件,从其丑陋的UI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前两天有黑客对绿坝不满,将绿坝的官网攻击至将近瘫痪状态。回想起暴风影音导致全国网络出现故障的事件,以及看到下面这份绿坝的更新记录片段,我深深地忧虑起来:

[2009-06-10 14:58:08] [2.更新]正在查找新版本……    
[2009-06-10 14:58:08] [2.更新]更新服务器繁忙。(-10)    
[2009-06-10 14:58:09] [2.更新]正在查找新版本……    
[2009-06-10 14:58:09] [2.更新]更新服务器繁忙。(-10)    
[2009-06-10 14:58:10] [2.更新]正在查找新版本……    
[2009-06-10 14:58:10] [2.更新]更新服务器繁忙。(-10)    
[2009-06-10 14:58:10] [2.更新]正在查找新版本……    
[2009-06-10 14:58:10] [2.更新]更新服务器繁忙。(-10)    
[2009-06-10 14:58:11] [2.更新]正在查找新版本……    
[2009-06-10 14:58:11] [2.更新]更新服务器繁忙。(-10)    
[2009-06-10 14:58:11] [2.更新]正在查找新版本……    
[2009-06-10 14:58:11] [2.更新]更新服务器繁忙。(-10)    
[2009-06-10 14:58:12] [2.更新]正在查找新版本……    
[2009-06-10 14:58:12] [2.更新]更新服务器繁忙。(-10)    
[2009-06-10 14:58:12] [2.更新]正在查找新版本……    
[2009-06-10 14:58:12] [2.更新]更新服务器繁忙。(-10)    
[2009-06-10 14:58:13] [2.更新]正在查找新版本……    
[2009-06-10 14:58:13] [2.更新]更新服务器繁忙。(-10)    
[2009-06-10 14:58:13] [2.更新]正在查找新版本……    
[2009-06-10 14:58:13] [2.更新]更新服务器繁忙。(-10)    
[2009-06-10 14:58:14] [2.更新]正在查找新版本……    
[2009-06-10 14:58:14] [2.更新]更新服务器繁忙。(-10)    
[2009-06-10 14:58:14] [2.更新]正在查找新版本……    
[2009-06-10 14:58:23] [2.更新]更新服务器繁忙。(-10)    
[2009-06-10 14:58:26] [2.更新]正在查找新版本……    
[2009-06-10 14:58:26] [2.更新]更新服务器繁忙。(-10)   

上面的记录都是今天我在试用绿坝时产生的,可以看到,绿坝启动后开始更新,在“更新服务器”繁忙的情况下不断重复尝试,一秒一次甚至两次

所有出厂PC预装绿坝,假设它的装机量达到一定的规模,而在偶然的情况下,绿坝的DNS出现故障,暴风事件必定会重演。

而另一方面,由于装机量巨大,而且小厂家开发能力有限,万一绿坝受到黑客控制,全国所有装有绿坝软件的电脑就会沦为“肉机”,如此严重的事故造成的损失并非两个小厂家可以承担的。

第三,绿坝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截取屏幕一次,如果这些图片被黑客截取,用户的隐私就会泄露,这里面可能包含银行帐户和密码,造成的损失是由用户来承担还是绿坝,抑或是官方?

七、是否真的需要过滤软件

1、是否值得安装

电脑是个人的购置物品,是否安装过滤软件应该由所有者来决定。这就好比家里的装饰是由你来决定,政府只能规划你家外面的环境,而不能侵犯你的私有财产。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绿坝-花季护航”的弊端,是否应该在所有新出电脑预装绿坝是值得商榷的。

2、加深两代隔膜

家长用这种粗暴的方式来管制孩子,是否真的有效?这是否会增加两代之间的代沟?

3、侵犯孩子隐私

如果家长启用了定时屏幕截图,这是活生生的侵犯隐私,孩子的聊天内容都可以被家长看到,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其的不尊重,试想我们小时候被父母擅拆信件时的感受

八、总结

国家推行保护未成年人的政策初衷是好的,但仓促地要求厂商预装功能尚存在大量缺陷的“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则显得操之过急。在过滤技术还没完善,还存在大量误判的情况下,更不应该要求全民使用同一款保护软件,更不应该要求成年人陪未成年人使用同一款软件

最终“绿坝-花季护航”的结局是否会和“游戏防沉迷系统”一样遭受冷落,相信网民有自己的判断力。

Tags: 

除非注明,本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www.kenengba.com/post/1149.html
Trackback地址:http://www.kenengba.com/post/1149.html/track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