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2

启动词效应


启动词效应(关于恶心的大环境对低智商的人类的影响)

(在这篇文字里,我想说的是人的堕落。在特殊环境下人的负性变化。)

其实,很多时候,我会想起心理学上的这个概念。每回想起,总觉得它解释了很多的事情,又让人对于自身产生了一些后怕。我想起我小的时候,在我这一生还没有开始自己思考的时候,有很多很多既成的观念就像天经地义一样打入了我的大脑。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深信自己早已经摆脱了既成的影响。但是在有的情况下,我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怀疑:我难道会不受这世界的影响么。如果我真的未被污染得话,那我还要问一句,凭什么。凭什么你可以不被污染?

我答不出来。这就像一大群人到泥里去滚,所有人都脏了,你为什么胆敢不脏。如果你上过学得话,你可能会说出"出淤泥而不染"的疯话。这我可以原谅你,因为你没有研究过心理学,你不知道启动词效应。

简单的说,启动词效应是这样解释的:

一个人在对于一种存在做出心理操作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这种存在之前出现的与之相关或不相关的表象或非表象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通常情况下不被察觉。

当然,这个解释也有一点复杂。那么我再换一种说法。更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在有所意识诸如对事物作出评价的时候,经常被一些你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所影响。换句话说,你之所以会认为别人是精神病,并不是你自己要那么想,而是受了某心理暗示。比如说童年时你对一个和别人不太一样的人表示兴趣的时候,你的父母以一种嫌恶的表情告诉你,那人是个精神病。于是很多年以后,当你看到像凡高那样不太对劲的人的时候,你连想一下都不用就作出了一个心理操作。这个心理操作很简单,只有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

精神病。

说到这里,如果你还不明白所谓启动词效应是什么的话。我再举个例子。我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多到让傻子都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释这个概念。我会慢慢的写出来。以下是个很简单的例子。

有一回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幻灯片。他先是在屏幕上打出几个词语,诸如无耻,恶心,混蛋之类的词汇,由于这几个词汇一闪而过,我们都没有思考它的含义的时候,屏幕上紧接着出现了一张日本首相的照片。而此刻,老师让我们对此作出心理操作。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发现前面出现的那几个词汇立刻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了我们的脑子里。就算我们不想做负性的评价,却也不由自主想起无耻,恶心,混蛋这几个词语。而且似乎除了这些词,再找不到合适的词语。于是我们一致使用这些词汇对日本首相的照片进行了一些客观的评价。(注:是对日本首相的照片,而不是他本人。其实,我个人从来不对日本这个对象有过激的言论。)

或许,你也会对这个例子表示疑问。因为你会想,他应该放一张中性的图片,而不是一张像日本首相这样负性的图片:因为他放的是负性的图片,我们只能做负性的评价。如果你真的这么想的话,我就要稍稍反对一下。因为一张图片不管是谁,都应该是中性的。假如我不认识他的话,我就不会对他存有偏见。而问题是,我们确实不认识他,却还是存有了偏见。

所以,我想说的是,有些看上去好像是你自己说的话,实际上是受到某种心理暗示。实际上并不是你想说的,也不是你想要想的。我认识一个叫做卡夫卡的人就说过:我写的不是我想的,我想的不是我应该想的。我认为卡夫卡就很知道一些事情。而我还认识另外一些人,他们认为凡是和他们不一样的人类都是可耻的。比如说,我以前很喜欢的一个人,有一天突然对大家说:同性恋是犯罪。我却正好有相反的理解。我觉得同性恋没什么不好。我的同学他就对此不理解,他对我说他看到了两个男人,然后他又对我说他感到很恶心。然后我就告诉他,三十年以前,大家看到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也会有和他一样的想法。他还是表示异常诧异,我就很无奈。我想告诉他,你这样想我不怪你,因为这不是你自己的想法,你只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一些心理暗示,以至于在长大后的今天你看到这一图景的时候连想都不必想就作出了不恰当的心理操作。这真是不能怪你,因为你毕竟是中国人,而且你也不是卡夫卡。但是,没有这么说。原因是对于智力不高的人来说,你说什么他都很难理解。

不过,我这么说,并不是想怀疑中国人的智力水平,虽然这是一个很无奈的事实。

我想要说的是,堕落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对此,我再举个例子。我发现我酷爱举例子,虽然我也知道举了例子可能往往不够准确。或者说太准确了,以至于别人会觉得你在发疯。这我顾不得了,以下是例子。

每个活在我们这个国家的人,可能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教育。或者,我更直接的说出来,修理。我想,一个心理正常的人类,都不会心甘情愿,也就是说,我们都很讨厌。比如说,我现在是理科生,就是因为我当年讨厌政治课的结果。这我就不必多说,如果你活在当代的话,想来一定是深有体会。但是,你也知道,有些东西是躲不开的。所以活到现在,老有人在我周围用那种台面上的话修理我。当然,别人也不会好多少。然后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尽管我们很讨厌那些话语,但我们这些人却很少会从是非的角度否定它们。比如说,很多人一听到唯心主义,就会有很不好的联想,就会想到诸如巫神一样的东西。再比如,有的人一听到反革命这个词,就会有负性的评价,认为这是一个负性的词语。而实际上,能明辨是非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中性词。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说我们比别的人种糊涂,而是启动词效应产生的结果。我记得有一句俗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这句俗话是: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想想,这其实是最大的谎言。

我从这句俗话当中,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凡是重复出现上千次的论调,往往不因为它是真理,而是因为它可疑。所以,我们知道了自己总是容易受到影响,就应该对一些事情作反向的思考。比如说,有人对你宣传和谐这个词语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这是我们希望出现的情况,而不是现实情况,更不是在我们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的情况。

大概就是这样。我总结一下的话,关于启动词效应,我最想说的是:启动词效应是存在的,而且对于每个人都有效。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受到这个效应的影响,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察觉。而就算察觉,也还是会受到影响。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因为这是人类的本性。而唯一让我们安慰的是,你可能会受到坏的影响,也有可能受到好的影响。这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是好的还是坏的。

而关于大环境,我们都知道,就目前来说,它还是很不好的。或者,说的不那么含蓄,就是像标题的括号里所说的一样:――――――――――。。。。。。。。。。。。的影响。

--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Blog: http://emins.blogspot.com

2007-11-19

Hayden Panettiere

美国法上的“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述评(转载)

来源:法制现代化网

《美国法上的"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述评》

在所有的自由中,首先给我认识、讲话和根据良心自由辩论的自由。――弥尔顿《论言论出版自由》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纽约人》上所发表的这则漫画[1]生动地说明了互联网的"虚拟性"。在互联网"这样一个没有集中管理、没有国界的虚拟空间"[2]里,你可以以任何身份(使用自己的真名、假名或者匿名)出现在电子邮件、论坛、电子布告版、聊天室等网络平台上,自由地发表言论。有了互联网,我们就拥有了更为广泛的言论表达自由,因为"对于那些发表合法的,但不受欢迎言论的人来说,匿名使他们被认出的概率变小,同时也减轻了他们对报复的恐惧。"[3]但同时,网络用户的匿名状态也给我们追查那些滥用网络匿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制造了不少麻烦。因此,面对"网络匿名"这把双刃剑,我们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扬其利,去其弊,在维护网络匿名可以进一步促进言论的自由表达之"利"的同时,祛除网络匿名可能被滥用之"弊"。

以下所介绍的美国法上的"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制度,可以说就是在这种"扬利去弊"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鲜明地体现了美国式民主和法治的特点,但同时又对其他民主国家处理网络匿名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言论自由与匿名发表言论的权利

以宪法修正案第一条[4]所保障的言论自由[5]为依据,美国判例法创造了一个"匿名发表言论的权利"。美国法院认为,匿名发表言论的权利既是结社自由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项暗含在宪法修正案第一条所保护的言论自由中的权利。 [6]

最经常被援引的,用来说明匿名发表言论权是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自由的一部分的是美国最高法院在Talley v. California(1960)[7]案和McIntyre v. Ohio Elections Commission(1995)[8]案中所做的判决。在这两个案件当中,法院通过援引第一修正案先后否决了加利福尼亚州和俄亥俄州所颁布的两项禁止散发匿名传单的法令。

在Talley案中,法院认为:

"匿名传单、小册子甚至书籍,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9]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不时有人因此而受到迫害,那些曾被迫害的人们和教派完全可以匿名地或公开地对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做法和法律提出批评。"[10]

在McIntyre案中,法院赞许地引用了上述文字,并进一步阐述道:

"匿名……为那些自己可能是不受欢迎的作者提供了一种避免读者先入为主地对他的文章下结论的途径。……Talley一案的裁判理由中包括了一项受尊重的惯例――即在政治主张或争辩中匿名的惯例。秘密投票也许是这一惯例的最好例证――无须担心受报复,完全凭良心投票是一项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权利。"[11]

以上言辞表明,法院认为匿名发表言论的权利是一项应该被小心地保护的价值。当然,法律对匿名权的这种宪法保护也并不是绝对的。Talley一案的主审法官就明确指出:

加利福尼亚在为该项法令(即上述禁止分发匿名传单的法令)辩护时认为,这是一部"旨在为识别那些对欺诈、虚假广告和诽谤负有责任的人提供途径"的法令(而不是限制言论自由)。我们拒绝接受该理由,因为在该法的上下文中或在其执行历史中并没有任何东西表明它只对这些罪恶的行为适用……再者,我们也已清楚地阐明,我们并"没有赋予任何一项法律具有保护这些或其他假定的类似罪恶的法律效力"。[12]

审理McIntyre一案的法官同样也认为:

……在某种程度上……俄亥俄州试图通过证明被非难的法令是一种防止散布虚假言论的方法来证明该法令的正当性,这种辩护必然会因为与Talley一案所给出的同样的理由而失败。[13]

美国最高法院就以上两个案件所做的判决清晰地表明,法院虽然认为匿名发表言论是一项值得保护的宪法权利,但他们并不打算创造一个为匿名权的滥用提供便利的先例。对那些与诽谤、欺诈或虚假广告等有关的匿名言论,法院显然不愿意象对待一般的匿名言论一样,为其提供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现有的宪法对匿名发表言论所提供的保护是否可同样适用于网络空间?

二、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

在美国,虽然对于宪法第一条修正案在网络空间中的适用问题存在许多的争论,但由于美国特殊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存在,这场争论的最终决定权实际上是掌握在最高法院的手中的。A.C.L.U. v. Reno一案的发生给了最高法院阐明其对待网络言论自由的基本态度的机会,并因此而作出了一个影响深远、"重树了美国人民对言论自由的信念"的判决。 A.C.L.U. of Georgia v.Miller一案的判决则明确了用户在网上隐匿自己身份的权利,为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1、A.C.L.U. v. Reno,1997[14]

在该案中,美国最高法院以"条款过于模糊以及对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自由权、宪法第五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的侵犯"为由否决了《通信严肃法案》(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中关于限制向未成年人传播"下流"和"明显令人厌恶"[15]的信息的规定[16]。大法官Stevens 在判决书中写道: 基于宪法传统,在缺乏明显证据下,我们假设政府对言论内容的管制可能侵犯,而非促进观念的自由交换,在民主社会中,鼓励表达自由的好处比任何理论尚未经证实的检查利益来得重要。

就该案所涉及的网络中的言论自由问题,法院认为,网络媒体不仅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政治潜力,而且网络媒体的特性也决定了对网络中的言论自由所进行的限制应适用不同的原则。法院如此说道:

在网络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控制用户的接入,也没有哪一个中心点(centralized point)可以将任何私人网站或服务商从网络上驱逐出去。……互联网为所有种类的通讯方式都提供了相对无限和价格低廉的空间,这些通讯门类不仅包括传统的出版和新闻服务业,而且还包括广播、电视、静态图像和互动的实时对话等。通过聊天室,任何一个拥有一条电话线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他的声音所引起的回响将比任何来自临时演讲台的声音都要传的更远,传遍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全球网,邮件系统和USE-NET新闻组,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一个出版商。正如地方法院所说的那样:"网络的内容就象人类的思想一样丰富多彩。"[17]

法院的以上言辞表明,正是网络的这种"无中心化的""交互性""载体的复杂性"等特点直接影响了最高法院对待网络言论的基本态度。因为:第一、网络"无中心",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都同时是信息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他们使互联网上的信息源趋于无限,使网络上信息的多样性达到最大化,而信息源多样性的最大化恰恰是言论自由发挥其价值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因此,网络应是所有传媒中最有利于言论自由价值的发挥的。第二、网络的"交互性"特点决定了网络信息的交换可能由用户来控制,这就为控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不必一定要象其他媒体那样,需要借助于"把关人"来控制网络信息的交换。第三、网络言论"载体的复杂性"决定了网络言论法律界限的复杂性,以往的法律对出版,广播、电视等领域的言论自由所实行的限制的严格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不能将以前的法律界限机械套用于网络。

因此,针对政府所提出的"最高法院有关广播等媒体的宪法判例可以说明政府有权对网络这一传媒进行控制"[18]的观点,法院指出,虽然在历史上存在着允许政府对广播等媒体实施控制的宪法判例,但同时也有判例表明不同的传媒基于其各自的特点应该适用不同的原则。与以往受法律调整的媒体相比,互联网在法律上是独一无二的。法院在对大量的涉及电话、广播和电视的重要判决中"用来证明政府有权对这些媒体进行内容审查的法律理由"进行简要的讨论之后,声明那些判例"并没有为应用于互联网的内容审查标准提供根据。"[19]

这些毫不含糊的声明清晰地表明,美国最高法院希望能严肃对待网络中的言论自由问题。在法院看来,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在培育被第一修正案奉为神圣的价值方面[20]具有巨大的潜力,法院不能容忍内容审查制度对互联网的这一潜力的发挥所产生的妨碍和干扰。

2、A.C.L.U. of Georgia v.Miller,1997[21]

由乔治亚州地方法院所审理的这起案件,通常被认为是直接与网络匿名问题相关的最早的案件之一。尽管没有可资利用的最高法院的明确先例,但下级法院还是作出了在线匿名也是一项宪法权利的论证。

案件涉及乔治亚州的一项法律,该法将使用假名或匿名(包括使用他人商号、注册商标、版权标识等标志作为名称)地通过网络传送数据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原告认为,该法将"基于内容的法律控制"加之于他们的"网络匿名或使用假名(包括使用他人商号、注册商标、版权标识等标志作为名称)进行交流的权利"之上,是违背宪法所保护的言论自由的。被告则辩称,该法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欺诈性行为,它所禁止的仅仅是那些为了进行欺诈而故意传送欺骗性信息的行为。

经过审理,法院最终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认为:虽然防止欺诈确实是一项"重大的国家利益",但该法上下文中并没有任何言辞表明其仅适用于以上行为。相反的是,由于该法的遣辞造句的不够精确和科学,从而使得其实际禁止的行为范围显得模糊不清、过于宽泛,宽泛的将许多受法律保护的言论也包括在内了,比如 "为了避免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排斥,歧视和困扰,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而匿名发表的言论就是受法律保护的。" "……过于宽泛的法律规定往往会极大的限制他人的表达自由"而且"犯罪定义上的不精确会纵容任意和专横"。

从以上两个案件的判决可以看出,美国法院对网络言论自由的高度尊重和对网络匿名权的承认实际上是其一贯的宪法传统(崇尚言论自由并给予宽泛的保护)的继续,但要真正有效地实现对网络言论自由和对网络匿名权的保护,法院依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毕竟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有着许多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性,正是这些不同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空间的法律问题和技术问题的复杂性。

三、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的保护

1、Columbia Insurance v. SeesCandy.com,1999。[22]

在美国地方法院审理的这起案件中,原告要求被告向其提供其I.S.P.,以便确定该案中的几个匿名被告的身份。原告对这些匿名的被告提出了多项指控,分别涉及侵害和淡化商标权、不正当竞争、以及通过所谓的"cyber squatting"[23]事件牟取不正当利益。

法院首先承认,被告的匿名状态可能是现实中审理原告所受冤情的一个严重障碍。Jensen法官说道:

互联网的兴起使我们拥有了在线从事某些侵权行为的能力,比如诽谤、侵害版权和商标权等。侵权行为人可以通过使用假名、不具名和提供编造的或不完全的辨识信息来从事侵权行为。 这些侵权行为中的受害者可能会发现他们从一个I.S.P.追逐到另一个I.S.P.,而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或者根本就没有希望去弄清楚侵权行为人的真实身份。

在这些案件中,为了给受害的一方提供一个他们能够寻求到救济的诉讼机会,那种一般不允许对无名氏的被告提起诉讼的传统,以及原来在起诉必要条件方面所执行的严格标准都应该有所调整和缓和。[24]

虽然,关于第一修正案的争论在此并没有被明确地提出,但法院还是希望他们在匿名权问题上所做的判决能在互联网问题上发挥着潜在的影响。

同时,法院又进一步认为:

…… 应当在这种需要(寻求救济的需要)与匿名或使用假名参与在线论坛的合法的、有价值的权利之间取得一种平衡。通常,人们使用假名或匿名地相互交流的行为是被允许的,只要他们的这些行为没有触犯法律。这种无须担心对方知道与自己身份有关的所有实情就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可以促进坦率的交流和热烈的争论……正确行为的人应该能放心地参与在线活动,而无须担心那些想骚扰或想给他们制造麻烦的人可能提起的无聊诉讼,并因此而被法院强制要求揭露他们的身份。[25]

作为平衡这些案件中相互冲突的利益的一种努力,法院给出了四个"程序上的安全措施"[26]以确保查明被告身份的整个过程是安全的,而且"……(这一方法)只能被用于那些原告已诚心诚意地用尽了所有的可以在诉前用来查明一个民事被告身份的传统方法的案件,而且必须防止这些方法被用于骚扰和胁迫。"

首先,原告必须能确定被告足够多的特征,以保证法庭能确定被告是否属于法庭对其享有司法管辖权的真实的人或组织机构。

第二,原告必须能确定早先的所有的能用来定位这个难以琢磨的被告的步骤。法庭如此说道:这一要素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原告已尽力去遵守了服务过程中所有要求。

第三,原告需要使法庭相信,原告对被告的诉讼能够"经得起抗辩"。"一个令人信服的起诉书并不足以满足这一要素。"为了防止这一程序的滥用,原告"……必须进行必要的举证,证明被告的行为会导致民事责任的现实发生,证明其寻找被告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从事了该行为的人或组织机构的具体身份。"

最后,原告必须向法院提出一项包括提出该请求的合理理由的寻找被告的请求,它应包括:(1)一个有限数量的、可能成为该程序中的一员的人或组织机构(即可能的被告)的名称;(2)启动该程序有获得有关被告身份确切信息的合理可能性。

应该说,这些程序上的安全措施在允许法院为防止那些滥用匿名去从事诽谤、欺诈和虚假广告等非法行为而采取措施的同时,也为匿名的网络用户提供了重要的保护。这一制度平衡了美国最高法院在Talley案和McIntyre案中所遭遇到的对匿名的保护和避免匿名被滥用的关系。

2、Hvide v. John Does 1-8[27]

2000年5月,迈阿密的一个巡回法庭审理了这个案件,案情与seescandy.Com一案相类似,但是法院作出了相反的结论。曾任Hvide海运公司CEO的原告声称,他是一则发表在一个在线聊天室里的诽谤性言辞的"主人公"。该聊天室由美国在线和雅虎开通,主要用来讨论他所在公司的事务。法院满足了Hvide所提出的要求,发传票命令美国在线和雅虎透露"诽谤者"的身份,那些匿名的被告所提出的取消该传票的要求则被成功地拒绝了。 法院并没有将seescandy.Com一案中所提出的的"程序上的安全措施"应用于本案。法院认为:

它传递的是这样一个信息,"你可以容许自己说一些可能会导致法律责任的话。""……允许他们匿名,而且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控制他们。这也就是为什么三K党会戴着头罩的原因。"[28]

需要说明的是,Hvide一案作为先例的分量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它只得到了佛罗里达上诉法院等为数很少的法院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该案的判决是对那些支持第一修正案也保护在线匿名权利的人的一种指责和非难。进一步讲, 相对于SeesCandy.com一案所提出的为平衡在线匿名权和避免匿名的滥用而提出的安全措施而言,该案的处理无疑是一种倒退。

当然,Hvide一案的判决同时也表明,在一个更高级别的法院的判决产生之前,预测法院会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去保护网上的匿名被告的身份将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在那些诽谤案件当中更是如此。

(3)Dendrite International v. John Does 1-14[29]

该案件涉及到一个与确认被告身份的程序有关的新问题,而该问题在上述两个案件中都没有被提及。

该案所展示的是一个上文已讨论过的,发生在赛博空间的典型的诽谤剧情。一家公司提起诉讼,宣称它是一则由14名在线被告所发表的诽谤性言辞的"主人公",同时,这些当事人还涉嫌盗用商业秘密。这家公司希望法院能发传票给I.S.P.,以便弄清楚其中4名被告的身份。

在美国判例法中,Dendrite案是独一无二的,法院认为,在法院审理原告所提出的传票申请时,那些匿名的被告通常并不知道原告已对他们这些无名氏提起了诉讼,因而也就常常没有辩护律师出现来为被告一方进行答辩。同时,法院还认为,就确认被告身份的申请而言,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 那就是要求I.S.P.去留心这些被告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难题。因此,法院向这些匿名的被告发布了一项命令,要求他们出现并且给出理由说明为什么法院不应同意公开他们的身份。然后,法院又命令I.S.P.在上述诽谤性言辞所出现的同一板块中张贴了该命令。

应该说,法院的这一具有独创性的做法不失为是一种提请被告注意的有效形式,因为它可以提醒这些被告去聘请律师,而这些律师又可以在该程序中为他们的匿名身份进行辩护,而不至于危及到他们(匿名被告)身份的安全。

在Dendrite案中,四名被告当中有两名出来为保持他们的匿名权利进行了辩护。法院适用了SeesCandy.com一案中所提出的检验程序,结果发现原告无法通过"经得起抗辩"这一关。

结语

在人类的所有发明创造当中,也许只有语言才称的上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正是因为有了语言,我们才会象上帝一样拥有智慧,去洞悉和思考整个世界,并创造出一个比宇宙更为博大、复杂多变的意义世界。在人类所有的价值追求当中,也许只有自由才是人类信仰的真正核心。正是因为听从了自由的召唤,我们才会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去改造世界、超越自我,为不断开启新的明天而披荆斩棘、沐风沥雨。也许,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美国人才会如此珍视言论自由,给言论自由以最为宽泛的保护,并"与时俱进"地创造了"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美国法院在网络匿名问题上所进行的探索,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给我们以启示:

第一、宪法对网络匿名权的尊重。在美国,作为网络言论自由的一部分的网络匿名问题首先是被作为一个宪法问题来对待的,因为只有在宪法层面厘清了该问题上所纠缠的各种利益关系,我们才有可能为其他部门法处理好该问题铺平道路。虽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可以象美国那样去"高度尊重"言论自由,但我们至少可以从美国法院的态度中得到以下认识:(1)"蒙着脸"即匿名地往来穿行于网络世界既是现实中的一种常态,也应是未来的一种常态。因为"虚拟性"是网络与生俱来的本质特性,同时也是网络具有魅力和巨大能量的一个重要原因。(2)网络的"匿名性"与网络的"无中心化""交互性""载体的复杂性"等特点一起,使言论的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并极大地促进了言论自由的价值发挥。"匿名……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这种重要作用也理应受到我们现代人的尊重。(3)尊重网络匿名权就是对言论自由的尊重,而尊重言论自由就是对民主的尊重,对人类本质力量――思想和真理的尊重。因为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真正的民主,没有表达思想和发现真理的自由。总之,尊重网络言论自由和网络匿名权应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的法律所应持的基本态度。

第二、自由和权利的限制。任何权利都有被滥用的可能,并由此带来权利的冲突。因此,对网络匿名权和网络言论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十分必要的。网络匿名虽有促进言论自由之"善",但网络匿名也有诱使人性堕落之"恶"。"当真实世界用各种检查制度和权衡措施把住邪恶之门时,人性中的所有恶魔,却在极短的时间内跳到赛博空间里重新开业。"[30]黑客、病毒、色情、欺诈、诽谤等罪恶都是利用网络的"匿名性""无国界"等特点而将邪恶的火焰从虚拟世界引向现实世界的例证。因此,如何运用我们手中的正义之剑去把守住网络邪恶之门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美国的实践表明,通过强制性的立法介入网络内容的管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因为这种立法介入的方式将面临两大难题:第一,契合网络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特质的难题。既要使我们的立法能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分散的、无国界的""匿名的、互动的""通讯方式多样的、技术环节复杂的"媒体中真正发挥它的效用,又要避免因我们的立法有悖于互联网的发展规律而让网络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构成了这一难题的两个方面。第二,"有限的限制"的难题。现代各国对言论自由的高度尊重使得法律对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只能是"有限的"[31],一旦这种限制超过"必要的限度",那么它在面临民主和法治原则的审查时必将会因为"过于宽泛"而缺乏法律的妥当性。也许,正是由于以上难题的存在,所以大多数国家都会倾向于采取以"技术手段(如网络内容分级制度)"与"业者自律规范"为主导的方式来规范网络内容,以弥补法律作用有限性之缺失。

第三、限制的限制。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应受到尊重,但他人的自由和尊严也应受到保护。作为对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的制约,美国法律赋予了那些因匿名的"错误" 言论而受到侵害的当事人以获得救济的权利,但这只不过是在该问题上的所进行的利益衡量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面是,如果允许原告通过法院强制被告"揭出面纱",而事后原告又不能证明被告的言论在法律是"错误"的,那么原告要求被告"揭出面纱"的权利同样可能会被滥用,并因此而给匿名权以实质性的打击。当真如此的话,所谓的利益衡量也就只能说是有悖于正义的了。因此,应当在"寻求救济的需要与匿名权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SeesCandy.com "程序上的安全措施"的提出所反映的就是美国法院的这种艰苦努力。虽然,对于这些"程序上的安全措施"是否可以真正地帮助实现公正的问题,美国法院的意见尚未达成一致(有人说它更有利于被告,也有人说这些程序并没有真正构成对原告的法律障碍),但至少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对原告的主张进行必要的程序检验是此间利益衡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SeesCandy.com一案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为我们指出了这一点。

总之,当法律与互联网不期而遇的时候,"我们需要对赛博空间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理解它的运作方式,了解它的历史,估计它的危险性,并要考虑控制它所带来的后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这个独特而极其重要的通讯媒介的未来作出明智的选择。"[32]

--------------------------------------------------------------------------------

[1] 1993年7月5日,《纽约人》(New Yorker)发表了一幅著名的卡通漫画。画面上的一条坐在计算机前上网的狗对蹲在旁边的另一条狗说:"On the Internet,nobody know you're a dog."

[2] 张新宝主编《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I页。

[3] Nowak, John E. and Rotunda, Ronald D., Constitutional Law (5th ed.) (St. Paul, Minn.: West, 1995),p.1160.

[4] 该条规定:国会不得立法建立宗教或者禁止信仰自由,或者剥夺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或者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

[5] 在司法实践中,美国最高法院通常将言论分为纯粹言论、象征性言论以及附加言论三类,并对这三类不同言论给予不同的保护和限制。甄树青:《论表达自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3―24页。

[6]Nowak, John E. and Rotunda, Ronald D., Constitutional Law (5th ed.) (St. Paul, Minn.: West, 1995),p.1189.

[7] 362 U.S. 1960,p60-p64.

[8] 514 U.S. 1995, p334- p343.

[9] 在该案中,许多曾使用假名发表文章的作者被提及。比如:马克?吐温是塞谬尔?朗赫恩的笔名,伏尔泰是弗兰苏阿?马利?阿鲁埃的笔名,本杰明?富兰克林也曾使用过无数的笔名。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则使用的是集体笔名,他们所写的一系列文章先后于1787 和1788年发表于纽约几家不同的报纸上(这些文章后被收录于著名的《联邦党人文集》),正是这些文章最终成功地促使美国宪法得以通过。

[10] Super note 7,p64

[11] Super note 8,p342-343

[12] Super note 7,p64

[13] Super note 8,p344.

[14] 521 U.S. 1997, p844-p870

[15] 该法规定,在未满十八岁未成年者可以接触到的电讯装置或交互式的计算机服务上,制作、装设、教唆、传播或容许任何传播具有猥亵、下流的内容(包含言论、询问、建议、计划、影像或其它通讯),或展示任何"当代的小区标准"判断下,明显令人厌恶的方式描写性交活动或器官者,将被视为犯罪。

[16] 美国最高法院虽然否决了CDA,但其并不是要否决政府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初衷和正确目标,而是要否决政府为达此目的而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因为美国法院认为:CDA法案不符合"比例原则",它的这种通过对网络上的言论的控制并对违犯者施以民事和刑事处分的方式,不仅给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如网站将被迫进行"自我设限或自我管制"),而且妨碍了宪法所保护的言论自由权的行使(它不当地限制了传送粗俗不雅或明显感到不悦,但不具猥亵性的信息或言论之行为),但是,即便如此,它依然不能完全达成保护未成年幼童不受有害资料伤害之目的。因此,它不仅破坏了美国人民对民主的坚定信念,而且如果实施将有可能对正在发展的网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 CDA被宣告违宪后,美国政府又修正了CDA的条文,于1998年10通过《儿童在线保护法》(Child Online Protection Act, 又称为CDAⅡ), 此法出台后又立即受到A.C.L.U.以及E.P.I.C.等的非难,并被宾夕法尼亚州地方法院宣布违宪。在通过立法规范网络内容的努力失败以后,美国政府逐步转向以业者自律、相关技术的采用、呼吁社会各方力量相互合作等方式来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劝导和管理。

[17] Super note 14, p870.

[18]美国司法部在此所援引的宪法判例决主要是:Gins berg V. New York,390U.S.629〔1968 〕; FCC V. Pacifica Foundation,438 U.S.726〔1978〕;Renton V.playtime Theaters,Inc,475 U.S.41〔1986〕.

[19] Super note 14, p845.

[20]在美国人眼里,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权利会比言论自由更有益于培育一个民主和自由的社会。"言论自由的价值在于它既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作为目的,言论自由具有独立的价值,"因为它是一个正义的政治社会的基本的和'构组上'的特征,在这样的政治社会中,政府将它的成年公民看成是富有责任心的主体。……具有道德责任心的人们强调按照他们自由的意志对生活中或政治中的善恶作出判断,或者对公正信仰的真伪作出判决……我们只有坚持,没有一个人――不管是政府还是大多数人――有权利认为我们不适合聆听和考虑某一种观点从而取消我们的观点,从而维护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人的尊严。"作为手段,言论自由具有实现正义和保障利益的价值。因为言论自由有助于发现真理并排除谬误或产生善良而非邪恶的政策;有助于保护人民自我统治的权利,可以使政府更容易免于沦入腐败等。总之,言论自由从长远角度看,利多弊少。参见(美)德沃金著,刘丽君译《自由的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2―283页。

[21] 977 F. Supp. 1228 (N.D.Ga. 1997), p1228

[22] 185 F.R.D.573 (N.D. Ca.1999). p573-p580

[23] cyber squatting是指故意抢注含有某一商标或某一知名组织机构名称的网络域名,然后又将该域名销售给该组织机构的行为。在该案中,被告已经注册了seescandy.com和 seescandys.com的域名,并且向原告表示,愿意将以上域名卖给原告,而原告已经拥有"See's"和"See's Candies,"的注册商标。Ibid. pp574-576

[24] Supra note22, p.578.

[25] Ibid.

[26] Ibid. pp.578-580.

[27] (8 June 2000), Miami-Dade 99-22831 CA 01 (11th Cir.).

[28] Robert Trigaux, "The fight to speak their mind, anonymously", The St. Petersburg Times (28 May2000),http://www.stpetersburgtimes.com/News/052800/Business/The_fight_to_speak_th.shtml ,2003/08/16。

[29] 343 N.J. Super. 134,775 A2d 756(N.J. Super. Ct., App. Div., 2001), http://www.gausslaw.com/dendrite.htm. 2003/08/16。

[30] 马克?斯劳卡《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71页。

[31] 《联合国人权宣言》第29条第二款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条第三款都表述了这一思想。如《联合国人权宣言》就规定:人人在行使他的权利和自由的时候,只受法律所确定的限制,确定此种限制的唯一目的在于保证对旁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的尊重,并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适应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正当需要。

[32]查尔斯?普拉特:《混乱的联线――因特网上的冲突和秩序》,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05级博士研究生)

--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Blog: http://emins.blogspot.com

2007-11-17

Blogger, Min Yi wants to chat

I've been using Google Talk and thought you might like to try it out.
We can use it to call each other for free over the internet. Here's an
invitation to download Google Talk. Give it a try!

-----------------------------------------------------------------------

Min Yi wants to stay in better touch using some of Google's coolest new
products.

If you already have Gmail or Google Talk, visit:
http://mail.google.com/mail/b-eb6e920929-d00335505e-75a82e04bc13b614
You'll need to click this link to be able to chat with Min Yi.

To get Gmail - a free email account from Google with over 2,800 megabytes of
storage - and chat with Min Yi, visit:
http://mail.google.com/mail/a-eb6e920929-d00335505e-081898d420

Gmail offers:
- Instant messaging right inside Gmail
- Powerful spam protection
- Built-in search for finding your messages and a helpful way of organizing
emails into "conversations"
- No pop-up ads or untargeted banners - just text ad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content of your messages

All this, and its yours for free. But wait, there's more! By opening a Gmail
account, you also get access to Google Talk, Google's instant messaging
service:

http://www.google.com/talk/

Google Talk offers:
- Web-based chat that you can use anywhere, without a download
- A contact list that's synchronized with your Gmail account
- Free, high quality PC-to-PC voice calls when you download the Google Talk
client

Gmail and Google Talk are still in beta. We're working hard to add new features
and make improvements, so we might also ask for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periodically. We appreciate your help in making our products even better!

Thanks,
The Google Team

To learn more about Gmail and Google Talk, visit:
http://mail.google.com/mail/help/about.html
http://www.google.com/talk/about.html

(If clicking the URLs in this message does not work, copy and paste them into
the address bar of your browser).

《Time》一周图片精选,Nov.09 - 15,2007

刚刚推荐了一篇精彩的文章给你,链接如下:《Time》一周图片精选,Nov.09 - 15,2007
http://item.feedsky.com/~feedsky/leica/~1232845/30231996/1235857/1/item.html
他给你的留言是:

2007-11-16

《Time》一周图片精选,Oct.26-Nov.01 2007

《Time》一周图片精选,Oct.26-Nov.01 2007

[不指定 2007/11/06 14:31 | by Lancelot23 ]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Open in new window

链接: 《Times》新闻摄影图片精选

Tuesday, October 30, 2007
Another Day at the Office
宇航员Astronaut Scott Parazynski在国际空间站的第三次太空行走
Astronaut Scott Parazynski makes a third space walk as construction continues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Open in new window

Wednesday, October 31, 2007
Happy Halloween
西雅图WaMu中心大厦上长达275英尺的Jack笑脸――万圣节快乐
A pattern of lights forms a giant 275-foot jack-o-lantern on the side of WaMu Center in downtown Seattle.
Open in new window

Tuesday, October 30, 2007
Wet Weather
2名海地人爬上公车躲避洪水,热带风暴Noel上月侵袭太子港,对这个贫穷的加勒比海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
Haitians climb on a bus during a flood on the outskirts of Port-au-Prince after tropical storm Noel hit the impoverished Caribbean nation.
Open in new window

Monday, October 29, 2007
Wading through the Rubble
一名男子在火灾后的废墟中寻找残余的财产,马尼拉的大火导致至少100个家庭失去住所
A man tries to recover belongings from his shanty after a fire in Manila. More than 100 families were left homeless in the fire.
Open in new window


--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Blog: http://emins.blogspot.com

偶然/徐志摩

偶然/徐志摩

By 和菜头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Blog: http://emins.blogspot.com

2007-11-14

实拍google硅谷总部的美食福利

实拍google硅谷总部的美食福利






































--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Blog: http://emins.blogspot.com

大学生们一定要记住的18条定律


> 1.一定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一个经过独立思
> 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
> 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不要成为
> 灌输教育的牺牲品。
>
> 2.仕途,商界,学术。大致说来,每个人都注定要走上
> 三条道路中的某一条。
>
>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不妨以此作为思考的出发
> 点。根据不同的职业生涯规
> 划来塑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
> 么,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
> 么。
>
> 3.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认为
> 你代表了你的学校或者你的
> 专业。千万不要因为你是名牌大学或者热门专业而沾沾
> 自喜,也大可不必因为你的
> 学校不好或者专业冷门而自卑。
>
> 4.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
> 百,而是零。如果你有十项工
> 作每项都会做百分之十,那么,在用人单位眼中,你什
> 么都不会。所以,你必须要
> 让自己具备核心竞争力。"通才"只有在"专才"的基
> 础上才有意义。
>
> 5.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什么课都不逃,跟什么课
> 都逃掉没什么两样。一定要
> 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不要像读中学一样被老师牵着鼻子
> 走。逃课没有错,但是不要
> 逃错课。同时,既要逃课,又要让老师给高分。
>
> 6.一定要学会理财。对于贫困生来说,首先要做的不是
> 挣钱,而是省钱。很多大学
> 生读书的时候一掷千金,可是,毕业以后一个月的工资
> 还不够交半个月的房租。
>
> 7.大部分女生将电脑当成了影碟机,大部分男生将电脑
> 当成了游戏机。大学生要掌
> 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时候电脑会成为
> 浪费时间的堂而皇之的借
> 口。有电脑的大学生非常多,可是,这中间很多人可能
> 大学毕业的时候还不会
> Excel,不会做一个像样的PPT。
>
> 8.做事不如做人, 人脉决定成败。一个人有多少钱并不
> 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所有
> 权,而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使用权。一个人具备多少能
> 力,不只是说他一个人的
> 时候能做什么,还包括他能通过别人做什么。一个人赚
> 的钱,12.5%是靠自身的知
> 识,87.5%则来自人脉关系。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
> 十岁以后拿人脉 赚钱。所
> 以,请好好珍惜大学期间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这几年
> 你认识的朋友可能会是你毕
> 业以后最可宝贵的财富。
>
> 9.互联网固然威力无穷,但是,如果你沉迷于网络聊
> 天,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浪
> 费的金钱倒是可以弥补,荒废的青春就无可追寻了。轻
> 舞飞扬已经红颜薄命了,而
> 痞子蔡却继续跟别的女孩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亲密接
> 触。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网
> 吧就是一个血淋淋的黑洞。
>
> 10.爱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花开
> 堪折方须折,莫让鲜花败
> 残枝。一个有一万块钱的人为你花掉一百元,你只占了
> 他的百分之一;而一个只有
> 十块钱的人为你花掉十块,你就成了他的全部。
>
> 11.研究生扩招的速度是30%,也就意味着硕士学历贬值的
> 速度是30%。千万不要以
> 为考研究生就是积极进取的表现。对于很多人而言,考
> 研不过是一种消极逃避的方
> 式罢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读研究生纯粹是浪费时
> 间浪费金钱,立志从事科
> 研、学术的人及其他少数人除外。
>
> 12.不要一门心思想着出国,更加不要迷信外国的月亮比
> 中国圆。削尖脑袋记GRE词
> 汇很可能是一件非常愚蠢也非常可悲的事情。既然全世
> 界的公司都想到中国的市场
> 上来瓜分蛋糕,为什么中国人还要一门心思到国外去留
> 学然后给外国人打工?
>
> 13.人才市场就是一个地雷阵。通过多种方式求职固然没
> 有错,但是千万不要饥不
> 择食。只要用人单位一说要你交钱,你掉头就走便是了。
>
> 14.求职简历必须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求职的时候大
> 可不必像严守一那样"有一
> 说一",必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说一些谎言是非常有用
> 的。一份求职简历只要用一
> 张A4纸做个表格就足够了。很多女生的求职简历就像是
> 写真集,不但浪费钱,而且
> 对求职毫无用处。面试其实是有规律的,每次面试的时
> 候只要背标准答案就行了......
>
> 15.垃圾是放错位置的人才。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
> 要把自己放到那个让你成
> 为人才而不是垃圾的职位上。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自
> 己究竟想做什么、究竟适合
> 做什么。
>
> 16.大公司是做人,小公司是做事。进入公司工作以
> 后,必须尽快融入写字楼政
> 治。职员能否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不在于是否努力,而
> 在于老板对你的赏识程
> 度,在写字楼的政治斗争中,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
>
> 17.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一定
> 要有创业的勇气和魄力。
> 如果你一只满足于给别人打工,那么,不管你工资多
> 高,永远都只能是一个可怜的
> 穷光蛋。就算月薪2万,在深圳上海那种地方,一年的
> 存款还买不来一个小小的洗
> 手间。
>
> 18.大学期间一定要多去图书馆多去自习室。很多书你现
> 在不读,一辈子就再也没
> 有机会去读了。虽然不是每本书看了都一定有用,但
> 是,因为你不知道究竟哪 本
> 书以后会有用,所以只好多看书,并且抛弃那些过于功
> 利的想法。尽管每次网到鱼
> 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
> [稿源:新华网]
> [编辑:宋林]

--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Blog: http://emins.blogspot.com

红叶

Timpanogos Mountain
Timpanogos Mountain
 
Front Yard
North Augusta, Ontario, Canada
By threegardeners
1 photo
Image
East Shade-Old House
Olathe, KS USA
By langbr
13 photos
Image
Pond
Ontario, Canada
By threegardeners
1 photo
Image
Driveway
Ontario, Canada
By threegardeners
1 photo
Image
Front of house
Murfreesboro, TN
By Terry
6 photos
Image
Side bed

By Terry
1 photo
Image
Bird bath
Murfreesboro, TN
By Terry
1 photo
Image
Modern Cottage Garden
Maryland
By wrightie
14 photos
Image
West Side Story
Vancouver, B.C. Canada
By growin
3 photos
Image
red brick

By Strever
3 photos
Image
Our House
Merrimac, WI
By jasmerr
13 photos
Image
West Side Yard
Alpena, MI
By jugglerguy
3 photos
Image
Pond
San Jose, CA
By Calif_Sue
10 photos
Image
Fountain
Houston, Tx 77042
By crowellli
2 photos
Image
Don't be afraid to create doorways to your garden
Frederick, MD
By Dea
1 photo
Image
Formal, but wait :)

By Dea
1 photo
Image
Small Butterfly Garden
Mansfield, Texas
By Posie4U
4 photos
Image
Daylilies in the landscape

By Calif_Sue
6 photos
Image
Think about planting in curves - gives the illusion of "more"

By Dea
1 photo
Image
'Art' in the Garden

By Calif_Sue
17 photos
Image
Flagstone patios

By Calif_Sue
3 photos
Image
Stone Retaining Wall
Alpena, MI
By jugglerguy
6 photos
Image
Front Walkway
Gilroy, CA
By imapigeon
2 photos
Image
Iris' bed

By Rusty56
11 photos
Image
Kids Play spaces

By deviant_deziner
8 photos
Image
Beginning a retaining wall and Patio

By Dea
9 photos
Image
Back yard

By Rusty56
10 photos
Image
Happenstance Garden 2

By Happenstance
2 photos
Image
Driveway Island
Bonsall, CA
By kaperc
4 photos
Image
Rose garden in progress
Wheatfield, NY
By grampapa
24 photos
Image
Roadside Bed
Oakton, VA
By sdagutis
18 photos
Image
The Deck - My Jade Garden
Beaumont, Texas
By UniQueTreasures
17 photos
Image
Rock Garden

By georgiagarden3
3 photos
Image
Rear Deck Bed
Oakton, VA
By sdagutis
7 photos
Image
Blake's Pond
Omaha, NE
By blakekhall
6 photos
Image
Trellis, Screens, Arbors

By deviant_deziner
3 photos
Image
Ablah Garden

By sjsg
1 photo
Image
Cottage Garden

By crowellli
7 photos
Image
Rose Garden
Houston, Tx 77042
By crowellli
1 photo
Image
Pool Area

By crowellli
7 photos
Image
The Texas Native Wildflower Slope.
Arlington, Texas.
By frostweed
10 photos
Image
Shady bed
Blodgett, OR
By got2Bgreen
3 photos
Image
The Hacienda Garden
Temecula, CA
By drdon
17 photos
Image
Favorite plant combos

By Calif_Sue
6 photos
Image
serenity
Carmichaels PA
By yacky
8 photos
Image
Front Yard Re-landscape
Dublin, CA
By ecrane3
32 photos
Image
Backyard Re-landscape
Dublin, CA
By ecrane3
24 photos
Image
Mainly ORANGE and PURPLE in the gardens

By Connie_W
11 photos
Image
Isle of Dreams
Hagerstown, MD
By haighr
7 photos
Image
yourenjoyment
Oshawa,Ontario,Canada,L1K2M5
By JimsGarden
6 photos
Image
yourenjoyment

By JimsGarden
1 photo
Image
yourenjoyment

By JimsGarden
1 photo
Image
yourenjoyment

By JimsGarden
2 photos
Image
yourenjoyment

By JimsGarden
1 photo
Image
yourenjoyment
Oshawa,Ontario,Canada,L1K2M5
By JimsGarden
26 photos
Image
my house
Troy, IL
By stormiegrrl
8 photos
Image
Mountain Landscape
Garden Valley Idaho
By sophees32
10 photos
Image
Tropicals and succulents in postage stamp-sized yard, southern California

By palmbob
14 photos
Image
garden in progress
Emmett Idaho
By sophees32
6 photos
Image
Rockwall & Flagstone Courtyard
New Mexico USA
By Gourd
6 photos
Image
Stone Pathway
Newport News, VA
By plantmover
4 photos
Image


 

P1000227 - red light over red leaves

Stock Image of Country Road Leading To Infinity During Autumn Fall Color Season In Southeastern Michigan

Image ID: DEC1378
Stock Photo By: Dennis MacDonald
Stock Photo titled: Country Road Leading To Infinity During Autumn Fall Color Season In Southeastern Michigan, USE OF THIS IMAGE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Country Road Leading To Infinity During Autumn Fall Color Season In Southeastern Michigan Stock Photography

Image ID: NAU1706
Stock Photo By: Dennis MacDonald
Stock Photo titled: Country Road Leading To Infinity During Autumn Fall Color Season In Southeastern Michigan, USE OF THIS IMAGE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Stock Photo: Japanese Maple Acer Palmatum In Autumn Colors, Kinkakuji Temple, Kyoto, Kansai Region, Japan

Image ID: TAJ1243
Stock Photo By: Ei Katsumata
Stock Photo titled: Japanese Maple Acer Palmatum In Autumn Colors, Kinkakuji Temple, Kyoto, Kansai Region, Japan, USE OF THIS IMAGE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Stock Photo of Japanese Maple Acer Palmatum In Autumn Colors, Kyoto Imperial Park, Kyoto, Kansai Region, Japan

Image ID: TAJ1241
Stock Photo By: Ei Katsumata
Stock Photo titled: Japanese Maple Acer Palmatum In Autumn Colors, Kyoto Imperial Park, Kyoto, Kansai Region, Japan, USE OF THIS IMAGE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Blog: http://emins.blogspot.com